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31 22: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详解
                 全等三角形 [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
1.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注: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真题在线
   例1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
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
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把你认为所
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填上)
例2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例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右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AB⊥ED
(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例4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DA⊥AB,EB⊥AB,FC⊥AB,且DA=BC,EB=AC,FC=AB,∠AFB=51°,求∠DFE的度数

                            
1.如图,AD、A′D′分别是锐角△ABC和△A′B′C′中BC,B′C′边上的高,且AB=A′B′,AD=A′D ′,若使△ABC≌△A′B′C′,请你补充条件(只需要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

2.如图,0A=0B,OC=OD,∠O=60°,∠C=25°,则 ∠BED等于
3.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

4.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的度数为              
             
5.如图,已知0A=OB,OC=0D,下列结论中:①∠A=∠B;②DE=CE;③连OE,则0E平分∠0,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l=∠2=∠3,则DE的长等于( ).
A:DC B.BC C.AB D.AE+AC
7.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
A.5 B.6 C.7 D.8

8.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

9..如图,在△ABE和△ACD中,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AM=AN④AD⊥DC,AE⊥BE.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10.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1.在△ABC中,高AD和BE交于H点,且BH=AC,则∠ABC=
12.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上AE于E,ED∥AC,∠BAE=36°,那么∠BED=

13.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给出三个论断:①DE=FE;②AE=CE;③FC∥AB,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其余两个论断为条件,可作出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14.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若AB=5,AC=3,则AD的取值范围是

15.如图,在△ABC中,AC=BC,∠ACB=90° .AD平分∠BAC,BE⊥AD交AC的延长线于F,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 >AD,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B-AD>CB-CD B.AB-AD=CB-CD
C.AB-AD17.考查下列命题: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过C作CE⊥AB于E,并且,求∠ABC+∠ADC的度数。

19.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DE⊥DF,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0.如图,已知AB=CD=AE=BC+DE=2,∠ABC=∠AED=90°,求五边形ABCDE的面积

21.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

22.如图,已知∠ABC=∠DBE=90°,DB=BE,AB=BC.(1)求证:AD=CE,AD⊥CE
(2)若△DBE绕点B旋转到△ABC外部,其他条件不变,则(1)中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证明

随堂检测
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CD⊥AB,BE⊥AC,且CD,BE交于点P,若∠A=50°,求∠BPC的度数。
2、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A作直线AM平行于斜边BC,在AM上取点D,使BD=BC,且DB与AC所在直线交于E,求证:CD=CE。
3、Rt△ABC,AB=AC,BM是中线,AD⊥BM交BC于D
求证:∠AMB=∠CMD
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BDC=120?,说明AD=BD+CD的理由
5. 如图14-29①,在ΔABC中∠ACB=900,AC=BC,M为AB中点,P为AB上一动点(P不与A、B重合),PE⊥AC于点E,PF⊥BC于点F。
(1)求证:ME=MF,ME⊥MF;
(2)如点P移动至AB的延长线上,如图14-29②,是否仍有如上结论?请予以证明。
6.已知:如图,点D在△ABC的边CA的延长线上,点E在BA的延长线上,CF、EF分别是∠ACB、∠AED的平分线,且∠B=30°,∠D=40°,求∠F的度数。
7、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D在AC边上。延长BD交CE延长线于N,延长AE交BC延长线于M。
求证:CM=CN
8、操作: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
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1
共 页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