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小夜曲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集探索、创作、表现于一体的综合型音乐课。教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⑴“做一做、敲一敲、听一听”,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认识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四种打击乐器;⑵学会演唱《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自制或教师提供的打击乐器参与伴奏。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教材分析:
《蒙古小夜曲》是湘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在节奏上很有特点的内蒙古民歌,a小调式。歌词描述了太阳下山时牧羊姑娘引着羊群回家的情景。歌曲有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以四分音符为主,第二乐句以八分音符为主,第三乐句以四分音符为主,第四乐句以二分音符为主。每个乐句的节奏型正好适合一种乐器来伴奏,并且这四种乐器的音色也很符合每个乐句所表现的情景。这样的单声部伴奏,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能充分体现每种乐器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即兴伴奏。
三、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2、认识并演奏三角铁、串铃、响板、蛙鸣筒四种打击乐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体验歌曲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五、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各种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六、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七、教学准备:钢琴、PPT、三角铁、串铃、响板、蛙鸣筒。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微课介绍蒙古族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包是他们居住的房子,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族能歌善舞,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的运动是摔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的歌曲吧!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学唱这首歌的难点是让学生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在聆听范唱前,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边讲边唱,以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唱歌曲时,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边唱边想像歌曲的意境,边唱边用打击乐器(包括自制的)伴奏,进入音乐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主,逐步树立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自我能力。
1、聆听歌曲,提问:在这首歌曲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蓝天、白云、牧羊姑娘挥动着鞭儿赶着小羊回家,一路上洒下了铃铛声。
2、再次听歌曲,让学生试着一边打节奏一边跟唱歌曲。(分别由一组同学打节奏,一组同学唱歌。)
第一句节奏:X
X
X
X
|
X
X
X
O
第二句节奏: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第三句节奏:X
O
X
O
|
X
O
X
O
第四句节奏
X
-
X
-
|
X
-
X
-
在进行拍读节奏和按节奏读歌词这两个环节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节奏谱,这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在按节奏拍读歌词这一环节中,一开始,学生很卖力气地大声朗读,全然不讲究美感。我说:“你们这样子讲故事,人家爱听吗?”学生会心地笑了。于是我引导他们有感情、轻声高声位地朗读歌词,并在尾句“p”与“pp”处做了渐弱处理,草原夜晚宁静、深沉一下子就在学生的朗读声中体现出来了。等到学生视唱歌词时,我既没弹琴,也没做任何提示,学生就已经处理得很好了。
3、学唱二声部合唱。
4、完整演唱歌曲。
三、介绍乐器,并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他们身边。教学时要以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为重点,一边介绍,一边示范,并要求学生“敲一敲,听一听”,心领神会。此环节我采用先听为主的办法,在听辨乐器音色的基础上,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使学生将乐器的名称与其音色联系起来;教师示范不同的演奏姿势,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演奏方式。
师:同学们仔细听歌曲,听听看除了唱歌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生:
教师分别介绍四种打击乐器:响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并一一示范演奏乐器。
把乐器分别分发给一组同学感受乐器的声音并演奏,其他组同学唱歌。(轮流表演,让学生感受合作的快乐。)
设计理念:巧借“魔法师的袋子”,从听辨入手,逐个引出要认识的打击乐器:蛙鸣筒发出的声音很像青蛙叫,使用时左手持筒柄,右手持刮棒在响筒上向下刮动;串铃音色清脆原本是用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又称马铃;三角铁是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使用时左手拎起绳子,右手持金属锤敲击,三角铁有单击、双击、滚击等方法;舞板形似圆蛤,可左右手各握一只,用大拇指和食指一捏一放、互击发音,也可左手握一只舞板,用右手的中、食指连续拍击,使音响连续延长。这种“听一听、猜一猜、认一认、敲一敲”的方法,不仅可使学生学会使用乐器,而且能培养他们听辨乐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操起手中的自制乐器模仿演奏,寻求新的演奏方式,学生很喜欢,乐此不疲。
四、小结。
师: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谢谢你们动听的歌声!
教学反思:这节课虽然不是一节纯粹的唱歌课,但自始至终演绎着美、表现着美、创造着美。用图画、动作、声音和乐器来表现音乐,展示音乐要素的美,一直是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努力追求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