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41张PPT)+ 导学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41张PPT)+ 导学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31 22:39: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2.
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3.
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明朝科技成

著作
作者
类型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农业科学著作
价值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建筑成就
明长城
目的
起讫点
功能/作用
历史地位
北京城
修建时间
基础
构成
核心区域
建筑特点
历史地位
明朝文学成就
著作
作者
成就/特点
地理学巨著和文学名著
二、课堂探究题
探究一: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分析《天工开物》命运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遗憾的是,中国的《天工开物》问世三百年来却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反倒是传播后促进了日本和欧洲的发展......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了日本,作为日本生产技术的基础图书,在日本各藩的“植产兴业”中被奉为指南......《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永松《<天工开物>埋没300年
却让日本和欧洲“捡宝”》
探究二: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小说发达的原因。
材料一
天许斋《古今小说题辞》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
材料二
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便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材料三
李贽将《西厢》、《水浒》与秦汉文、六朝诗相提并论,同称为“古今至文”。
材料四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
三、练习巩固
1.
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  )
A.倡导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
B.适合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
C.融合众多艺术手段的京剧
  
D.图文并茂的农业科技著作
2.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A.《齐民要术》——李时珍
B.《天工开物》——贾思勰
C.
《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3.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4.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5.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A
B
C
D
6.
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

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
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8.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土称它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它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它是(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9.
右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
(1)根据教材及材料,指出明朝科技成就的特点。
(2)
根据材料,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明朝科技成

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类型
药物学著作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农业科学著作
价值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吸收了西方的科技成果。
明朝建筑成就
明长城
目的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讫点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功能/作用
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又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历史地位
万里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北京城
修建时间
明成祖时期
基础
元大都
构成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核心区域
紫禁城
建筑特点
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中轴对称、突出皇权
历史地位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朝文学成就
著作
作者
成就/特点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西游记》
吴承恩
富有浪漫主色彩的神话小说
《牡丹亭》
汤显祖
内心描写细致,批判了吃人的礼教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地理学巨著和文学名著
二、探究一:
中国的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等活动,在明朝中国的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统治者不重视科技,实行文化专制;而日本和欧洲重视科学技术,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重视发展工商业等因素,造成了《天工开物》的不同命运。
探究二:
明朝时,印刷技术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把反抗的心声表现在丰富的文学作品与戏剧上。
三、练习巩固
1.B
2.D
3.D
4.C
5.B
6.B
7.C
8.D
9.A
10.
(1)
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探究和运用较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潜藏着科技发展停滞的危机。
(2)
趋势: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差距拉大。原因:八股取士制度的严重束缚;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小农经济缺乏对科技的迫切需求;闭关锁国阻碍中外交流。
近代科学的创始人
现代科学之父
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新知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哪些思考与启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追根溯源,鉴古知今,更好地认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作重要讲话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
年代:
明朝
内容:
成就: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山楂“消食积、补脾;化饮食,消肉积”;“化血块气块,活血。”
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白萝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胀气,熟吃可以补气顺气”
小米“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胃冷者不宜多食”。
新知讲解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嘉靖十三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六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九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李时珍与仕途决绝,全身心地投入他那艰苦而又漫长的医药科学实践和研究之中,直至成为一代大家。
李时珍(1518—1593)
科技之光
新知讲解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内容
d.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a.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
b.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收录的增加4倍。
c.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190万字
山楂“消食积、补脾;化饮食,消肉积”;“化血块气块,活血。”白萝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胀气,熟吃可以补气顺气”小米“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胃冷者不宜多食”。
科技之光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
传播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2011年,《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内容
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全书18卷,分别记载谷物、纺织、染色、谷物加工、制盐、食糖、食油、陶瓷、冶铸、舟车、锤锻、煤石烧制、造纸、五金、兵器、矿物颜料、酒曲和珠玉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内容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绘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猜猜下图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工开物》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新知讲解
传播
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等多种文字。
地位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纪念馆
科技之光
新知讲解
赵某某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材料一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遗憾的是,中国的《天工开物》问世三百年来却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反倒是传播后促进了日本和欧洲的发展......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了日本,作为日本生产技术的基础图书,在日本各藩的“植产兴业”中被奉为指南......《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永松《<天工开物>埋没300年
却让日本和欧洲“捡宝”》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分析《天工开物》命运不同的原因。
科技之光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明朝277年里,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只此一位,别无他人。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内容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阅读《农政全书》,所了解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古代农业的百科知识,而且还能够了解到一个古代科学家严谨而求实的大家风范。
地位

新知讲解
科技之光
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而且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
在又一个100年、200年甚至300年里,刚刚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天文学,再度被远远抛弃。历史有多少个百年可以蹉跎?
《几何原本》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近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长沙古城墙、重庆蒋介石行营都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名人故居和古建筑频频被破坏。
我国的古建筑数量每年都在减少百分之五以上,各个城市的百年以上建筑已经不多,保护古建筑的压力极大。作为当代人的我们要肩负历史责任,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新知讲解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建筑之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嘉峪关
鸭绿江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关隘之一
雁门关
城台
烽火台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和烽火台等组成,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新知讲解
赵某某
建筑之美
地位
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优异。
新知讲解
赵某某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影响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随着长城的修筑,中原王朝在边地设立郡县发展贸易……在两个民族关系融洽时期,长城的重要关口以及边塞各城镇,都成了经济交流的驿站和互相贸易的市场。
——《试评嘉峪关长城的积极作用》
抵御外族入侵,带来稳定和平。
警徽与臂章
建筑之美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秦长城
明长城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土筑
明长城东段用条石青砖砌筑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因为它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
政治上:成为了连结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艰苦勤劳、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
起止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材质
象征意义
作用
目的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故宫在古建筑的作用地位
博物作用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
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学术价值
故宫学是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故宫学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北京城是在哪个时期奠定了今天的格局呢?
材料一: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根据视频简要说明故宫的格局。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后,选定北京作为都城,从1406年至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北京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明成祖朱棣
(1360-1424)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依据图片概括北京城布
局特点?
a.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由蒯祥等人设计,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宫城外面,内城在皇城外面,外城在内城南面。
b.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皇城在宫城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b.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新知讲解
建筑之美
城墙周长3.4公里,有六门。
c.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知讲解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吴承恩
曹雪芹
罗贯中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文学之蕴
新知讲解
赵某某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文学之蕴
请分别说出这三幅图出自哪部小说?
并对图片做简单描述。
新知讲解
赵某某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明朝小说一览表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生动描写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
《水浒传》
施耐庵
以官逼明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西游记》
吴承恩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歌颂了人们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文学之蕴
新知讲解
文学之蕴
结合课文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小说发达的原因。
材料一
天许斋《古今小说题辞》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
材料二
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便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材料三
李贽将《西厢》、《水浒》与秦汉文、六朝诗相提并论,同称为“古今至文”。
材料四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
明朝时,印刷技术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把反抗的心声表现在丰富的文学作品与戏剧上。
新知讲解
艺术之蓄
董其昌(1555—1636)
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
新知讲解
艺术之蓄
明朝绘画名家徐渭。
徐渭(1521-1593)
狂飙突进的姿态将花鸟画的抽象境界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知讲解
艺术之蓄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人吃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代表作
主要内容
《牡丹亭》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汤显祖
(1550—1616)
新知讲解
艺术之蓄
此剧一经问世,便有许多传奇效果。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
板书设计
《本草纲目》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科技名著
(1)药物学著作
《天工开物》
(2)科技巨著
《农政全书》
(3)农业科学巨著
2.建筑
(1)明长城
(2)北京城
3.文学和艺术
(1)小说
(2)艺术
①目的
②规模
③组成
④特点
⑤作用
①修建
②布局
③建筑
①代表作
②影响
①书法
②绘画
③戏剧
当堂训练
A
A
1.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

《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

《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

《缀术》和《天工开物》
D

《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2.在代的北京城中,被称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的是(

A

紫禁城
B

京城
C

金銮殿
D
.皇城
当堂训练
3.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  )
A.倡导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
B.适合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
C.融合众多艺术手段的京剧
  
D.图文并茂的农业科技著作
B
B
4.
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聊斋志异》
D.黛玉葬花——《红楼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