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021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題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新时期以来的文芑评论、文学史及美学研究,对于”意”的运用
更为泛化,很多论者甚至言必称“意象”。…意象”这个概念的泛化使用,是关学从认识沦到价值
论偏移的表现,必须引起注意
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主角”,有时并非必要。其实·“意
象”和“形象”这两个柷念尽管多有交又重叠、却又有内在区别。不加甄別地混用、泛用,对文艺
批讦或学术研究来说,未必是好事。概念术语的趋冋化使用使批讦话语在模糊的含义上重复,
也使批讦显得无的放矢。尽管“意象¨的内涵和用法在其长期的历史进栏中冇所变化和漂移.但
其本原性的内涵并未失去活力,仍然担负着与¨形象¨不同的功能
从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角度看,还冇一个问题,那就是“意象”又常常与¨物奪”混用。这种
不加区别的混用也许对当下的文芑批讦影响不大,却使中国的审美心理研究流于粗放,以致很
难深入下去。在古代文论和美学研究中,对¨意"的研究颇具本体意义,但是对“忞象”和“物
象”的混冋则缺少进一步的分析,这会在很大珵度上阻滞文艺创作及审美心理研究的向前推进
因此,从本体的意义上对¨意象”概念正本清源,对¨意象”¨形象”及¨物象”之间的区别进行深入
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的本义是什么?“意象”是“意”中之“象”,这个基本含义虽有些古老,但至今仍未“失
效”。真正将¨忞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纯粹的文学理论范畴加以使用的,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
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岀命题:¨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此语是对
作家的内在艺术思维的描述和概括。¨独照之匠”,意谓作家独到的观照能力。“窥意象而运
斤”,指作家根据自己内心生成的形象进行“郢人运斤”般的艺术表现。“意象”是在作家的内
生成和运化的。这对文学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神思》篇的赞语中,刘勰又有高度的概
括:“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就是说,文学创作的运思是以“意象”作为基本元素而进行迕通和运
行的,是由情感的变化所孕育的
意象”这个范畴无论是在刘勰之前的初始阶段,还是在其后的发展阶段,都是作为内在思
维的范畴出现。而“形象”是指体现在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如果说“意象”是生成于创作的内在
运思阶段,那么“形象”则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传统的文学理论教材大多将“形象”作为文学理
论体系的基本岀发点,认为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是以往的文学理论
最重要、最根本的命题。
还有一个问题,同样是在艺术思维的范围内,“意象”也不宜同“物象”泛化地混
物象
和“意象”都是在作家脑海中的形象,但它们却标示艺术创作思维的不同阶段。虽然它们可以相
【2020~2021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1-04-41012020~2021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对‘形象’与物象’缺少深人分析,造成了两者的混同”曲解原文,原文是说“对‘意象和物象’的混同则
缺少进一步的分析”会阻滞文艺创作和审美心理的研究)
2.D(“解决问题是阐述的重点”错,分析问题才是全文的重点)
3.℃(A项,自刘勰之后意象’被作为内在思维范畴”说法错误,在刘勰之前的初始阶段也是作为内在思维范畴
的。B项,原文指出,“意象”是“生成”于创作的内在运思阶段,而“形象”则“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D项,
“只需在学理层面加以区分即可,其他情况可不用区分”说法错误,从文中“使批评显得无的放矢”“这会在很
大程度上阻滞文艺创作及审美心理研究的向前推进”这些信息可知,其他情况也有必要区分)
4.C(“因为没有争取到产业奖补资金”说法错误,材料中是“因未能如愿通过低保申请”)
5.A(从文中可以看出“缠”字透露出了当地百姓对黄文秀工作的肯定)
6.①内容上突出了黄文秀的崇高境界。黄文秀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主动担当与奉献的精神,无不深深地打
动了读者。写法上:①逼真传神的细节描写。“她到群众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他们扫
院子、干农活、种油茶、摘果子″“黄文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等细节
刻画使读者感受深刻。②典型事迹的罗列,既有正面描述其朋友圈等系列事例,又有侧面描写的事例,如组
织部的同志与贫困户黄邦旋等系列事例,正侧结合使读者有真实之感,进一步打动读者。(每答出一点给
3分,写法上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C(“批评了乡人对生命缺乏尊重”说法不当,“乡人无不泪目”说明乡人们也同情宝田伯及“狗儿子”的遭遇)
8.①突出宝田伯家与狗之间的深厚感情,表现人与狗之间生命的平等。②为下文抒情张本,希望人们能够善待
每一条生命,哪怕是最卑微的生命。(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9.①文章以“大黄”为主线,写了三只黄狗,展现了狗与人之间的故事。②以时间为副线,用“我生下三个月”
我在读高中时应征入伍”“20世纪90年代”分别展现了时间的变化。③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各部
分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使得文章散而不乱。(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崇宁初,范致虚攻程颐为邪说,下河南府尽逐学徒。伸欲依颐门以学,因张绎求见,十反愈恭,
颐固辞之)
11.B(年幼的皇帝临朝听政不能称作“垂帘”)
12.B(“阻止了张邦昌称帝”与原文不符,原文“邦昌既僭立,贼臣多从臾之”说明张邦昌称帝了)
13.(1)从此,在公务闲暇时,即使刮风下雨必定每天到程颐那儿拜访一次,忌妒他的人用流言蜚语中伤他,他也
不顾。(译出大意给2分;“暇”“造”“飞语”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当时掌权的人非常愤恨,一定要杀了他,因为濮地迫近敌寇的地界,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译出大意给
2分;“用事者”“恚”“迫”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进士。任成都郫县县丞,郡守委托他收取成都的租税。从前收缴租税的人
都因接受美色珍玩的引诱而失败,马伸请求杜绝以前的弊端。百姓争先交纳租税,以致沿途和衣而睡等到天
亮,常平使者孙俟早上出行,奇怪地问他们,百姓都说:“今年马县丞收纳租赋,不害我们啊。”孙俟向朝廷推荐
马伸。
崇宁初年,范致虚攻击程颐制造邪说,下令河南府把他的学徒全部驱逐出去。马伸想在程颐门下学习,通
过张绎求见程颐,十次往返愈加恭敬,程颐坚决拒绝他。马伸想辞官来依附他,程颐说:“现在舆论正有异议,恐
怕给你带来麻烦,你能弃官,但是官没有必要弃去。φ”马伸说:“假使我能闻道,死了又有什么遗憾,何况不一定死
【2020~2021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1-04-4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