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第12讲 健康地生活(课件 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第12讲 健康地生活(课件 5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01 15: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讲 健康地生活
思维导图
考点扫描
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 和社会关系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2.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吸烟的危害:香烟中含有焦油、烟碱、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损害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使癌症的发病率大大提升。
考点一 人体的健康(九下教材P75)
心理健康
(2)吸毒的危害: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破坏身体各个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价格昂贵,倾家荡产,危害社会。
(3)酗酒的危害: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过量饮酒会使人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4)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不良嗜好,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等。
3.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1)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①关节:活动的骨连结,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如图)。
②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2)运动的产生: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使人体产生各种运动。
(3)运动系统的保健:①日常生活中注意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4.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1)冠心病
①病因:血液中脂肪和 水平高。
②预防与治疗:吃低脂肪食物,适当进行锻炼,还可用一些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肪的药物,也可通治疗,除去动脉中引起阻塞的物质。
胆固醇
(2)肿瘤:一种 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
(3)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
(4)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 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细胞性
胰岛素
1.(2020,台州)联合国把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倡导“爱生命,不吸毒”。 以下有关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D
2.(2020,海南)如图是人的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关节是由①③两部分组成的
B.脱臼是指①从③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C.⑤内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②具有缓冲震动、减少摩擦的作用
A
3.“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五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D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和能力。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在 、
、自我稳定。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a.概念:人类种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b.特点:人生来具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作用。
考点二 免疫(九下教材P87)
抗感染
免疫监视
(2)特异性免疫
a.概念:只针对某种抗原的识别和杀灭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b.特点: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作用强大。
4.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
A.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B.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5.(2020,深圳)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过敏反应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无关
C.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D.患过天花的人会获得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
C
6.2020年春,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爆发性的传染病新冠肺炎,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 。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都能康复出院,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淋巴细胞都产生了能够抵御该疾病的特殊蛋白质 (填“抗原”或“抗体”),这个过程属于人体的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目前虽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预防它,请列举一种方法。

病毒
抗体
特异性免疫
自觉隔离,避免
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
1.传染病及其预防
(1)概念:由 引起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 的疾病。寄生虫和微生物是两大类病原体。
(2)特点:具有 性、 性和免疫性。
a. :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b. :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等)。
考点三 传染病(九下教材P85)
病原体
传播
传染
流行
传染源
传播途径
c.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源与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和寄生虫为病原体;传染源是病原体携带者]
(4)预防措施:控制 、切断 、保护 。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
病例
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腮腺炎、麻疹、百日咳、
SARS等
、 等
消化道传染病
肝炎、菌痢、伤寒、蛔虫病等
、 等
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脑、丝虫病等
吸血昆虫等
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血吸虫病等
、体表黏膜接触等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空气
飞沫
饮水
食物
性接触
皮肤
3.艾滋病(AIDS)也称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感染途径主要是
、 、 。
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6.(2020,乐山)据报道,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领先全球,现已有三个品种的研发进入第二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临床应用。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时,疫苗和被接种疫苗的人群分别属于
( )
A.抗体、传染源  B.抗原、传染源
C.抗体、易感人群 D.抗原、易感人群
D
7.(2020,金华)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的抗疫斗争上下同心,举措得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疫情期间,为防止病毒感染,专家建议大家要科学佩戴口罩,据此判断新冠肺炎属于 (填“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
呼吸道
控制传染源
【备考补充】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1.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1)环境毒物:环境中的某些物质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2)中毒:由环境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人体中毒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毒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考点四 防护与急救(九下教材P112)
2.急救的基本方法
(1)当有人触电时,应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以排除

(2)当有人遭遇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而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进行急救。若呼吸和心跳都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心肺复苏。
致死因素
(3)异物堵塞气管时,首先针对不同情况设法排除气管中的异物,若无法排除,尽快送医。
(4)遇到毒蛇咬伤,应迅速在伤口的 端5~10cm处结扎和清洗伤口,必要时用口吸出毒液。
近心
3.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患者个人的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地选择药物,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在家中自行用药应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各种危害,如毒副作用、过敏反应、耐药性等。
8.(2020,烟台)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救自缢死……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其方法与现今的( )急救措施相似。
A.人工呼吸  B.按压止血
C.开放气道 D.胸外心脏按压
D
9.(2019,青岛)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遇到危急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应说明地址及受伤情况
B.与艾滋病患者一般接触(如握手),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D
C.遇到外伤出血,若血液呈暗红色并缓缓流出,则需要在远心端包扎
D.OTC表示处方药,必须凭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
【备考补充】
1.每分钟内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为16~18次/分。
2.胸外心脏按压法:双手叠放,有节奏并有冲击性地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段约1/3处。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5次心脏按压,如此反复进行。
精讲释疑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充足的睡眠、适度的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香烟中含有焦油、烟碱、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吸烟会损害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极难戒除,吸毒会使人的免疫系统遭受损害,还会损坏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过量饮酒会使人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题型一 健康地生活
【例1】 (2020,湘潭)下列中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与健康生活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B.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愉悦心情,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C.气温降低前服用板蓝根冲剂,以预防感冒
D.远离烟、酒、毒品、不沉迷网络,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C
1.(2020,宁波)“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
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C.参加体育锻炼
D.沉湎网络游戏
D
先要区分病原体、传染源和生物媒介(如蚊、蝇等)等概念。易感人群并不只是指体格较弱者,即使身体强壮但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也属于易感人群。要判断属于何种预防措施,可以先判断这一措施是针对哪一环节采取的。如让肺结核病人戴上口罩,是针对传染源(肺结核病人)采取的措施,因此属于控制传染源;如让肺结核病人的接触者戴上口罩,那是针对易感人群(接触者)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题型二 传染病的防护
【例2】 前不久,诺如病毒肆虐,患者会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如图表示某同学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将以上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诺如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3)该病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让同学们开窗通风,在教室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2.(2020,杭州)2020年初以来,世界多地先后暴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遗传病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没有预防效果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D
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如果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就是特异性免疫,否则属非特异性免疫;②如果是淋巴细胞或者抗体起作用的免疫就是特异性免疫,如果是皮肤、干扰素、溶菌酶起作用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题型三 免疫与免疫功能
【例3】 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C
3.(2020,潍坊)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胃黏膜、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
B.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
C.注射风疹疫苗预防风疹属于特异性免疫
D.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D
诊断自测
1.(2020,赤峰)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B.某人上肢受伤,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可指压近心端止血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不会腐败变质,可以长期大量使用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
C
2.(2019,温州)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我国科学家顾方舟,曾将疫苗接种到自己体内进行试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非特异性免疫
C
3.(2020,内江)下列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B.预防接种和对环境消毒均是保护易感人群
C.消灭蚊虫和不随地吐痰均是切断传播途径
D.病死的动物要深埋和及时隔离传染病人均是控制传染源
B
4.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
A.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C
5.(2020,聊城)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科学家正在致力研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的疫苗和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B
6.(2020,台州)近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 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 。
传染
切断传播途径
(3)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