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物质的特性
思维导图
考点扫描
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
2.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a.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 热量;b.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晶体凝固过程中的特点:a.晶体凝固时,会 热量;b.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一 熔化和凝固(七上教材P143)
熔化
凝固
吸收
不变
放出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 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 一定的熔化温度。
4.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
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保持____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____
没有
有
不变
没有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 ;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熔化图像
熔点
1.(2020,贵港)七月的贵港市,大多数天气都是酷暑难耐。为了解暑,人们常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饮料中的冰块会慢慢消失,这个过程是(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汽化
2.(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A
D
3.(2020,常州)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 )
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
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海波在BC段内能逐渐变小
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
C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形式
考点二 汽化与液化(七上教材P147)
3.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
(1)汽化
①蒸发的实质是一些处于液体表面速度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 ,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
②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液面速度较大的分子要脱离液体表面跑到空气中,而且处于液体内部气泡壁上速度较大的分子也要脱离气泡壁跑到气泡中。
引力
(2)液化
当气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变慢,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形成液体。
4.(2020,南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C
5.(2020,无锡)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汽化
放出
6.(2020,成都)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 。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 热量。
97.5℃
吸收
1.升华
(1)概念:物体从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的过程,升华____热。
(2)举例:碘升华、衣柜和书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2.凝华
(1)概念:物体从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的过程,凝华____热。
(2)举例:有微风且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凇。
考点三 升华与凝华(七上教材P155)
固
气
吸
气
固
放
7.(2020,河南)“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C
1.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质量。 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考点四 密度(七上教材P133)
物质
单位体积
3.密度公式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可应用密度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计算物质的质量、密度或体积。密度的单位有: 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m/V
克/厘米3
4.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1)主要仪器:天平、量筒(或量杯)。
(2)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3)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a.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 。
b.①取一部分液体在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③将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④则液体的密度ρ=
。
用a和b两种方法测液体密度,精确度更高的是____。 (填“a”或“b”)
a
8.(2020,山西)山西老陈醋采用82道传统固态发酵工序酿造而成,与勾兑醋有着本质的不同。小明在实践活动中调查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和作用,并设计实验测定它们的密度进行比较。请帮助他完善以下实验方案。
(1)把天平放在 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的状态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直至横梁平衡。
水平台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2)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A.向烧杯中倒入适量老陈醋,测出烧杯与老陈醋的总质量m1;
B.将烧杯中一部分老陈醋倒入量筒中,测出老陈醋的体积V;
C.用天平测出烧杯与剩余老陈醋的总质量m2;
D.则老陈醋的密度ρ=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E.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出勾兑醋的密度。
(3)请你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精讲释疑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相同点是都需要吸热,不同点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相同点是都放热,不同点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温度下降。
题型一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例1】 如图,是在做“观察某种固态晶体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所描绘的图像。由该图像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还可以知道( )
A.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是由于不从外界吸热
B.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但在吸热
B
C.图像上AB表明,该晶体吸热时,温度在升高,物质处于液态
D.图像从A到D的整个过程中,物质一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2020,巴中)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的特点,他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观察物质的状态,并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写一点即可)。
(2)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 态。
(3)该物质的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使物质均匀受热
固液共存
不变
晶体
汽化过程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过程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因此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汽化是吸热过程,因此汽化过程会吸收热量;液化的两种方式为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汽化的两种形式为蒸发和沸腾。
题型二 汽化与液化现象
【例2】 (2020,仙桃)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C
2.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B.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C.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未知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其质量和体积,在测量时要注意通过操作的顺序减少误差,计算时要注意各量要对应。要熟悉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题型三 测定物体的密度
【例3】 小明在盆中清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他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向
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游码
右
(2)用天平测出透明空烧杯的质量m1=20.8 g,然后将透明空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把一粒樱桃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樱桃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将烧杯中的樱桃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总质量,如图甲所示,记作m2=
g。
75.8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cm3,则樱桃的密度为 kg/m3。
(4)以上实验操作,测出的樱桃密度比实际值将偏____(选填“大”或“小”)。
50
1.1×103
大
3.(2020,北京)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g。
(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 g/cm3。
122
60
0.8
4.用天平(含砝码)、量筒、水和细线,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测量矿石质量前,将游码移到0刻线,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向____(填“左”或“右”)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
右
中线处
(2)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填写图乙中的标号)。
(3)测量质量时,矿石放在天平左盘,右盘中所放砝码如图A所示,再将游码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矿石的质量为 g。
(4)实验测得该矿石的密度为 kg/m3。
A
B
C
142
7.1×103
诊断自测
1.(2020,枣庄)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C
2.(2019,武汉)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①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C
3.(2020,达州)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消毒酒精进行消毒,喷洒在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此时酒精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双手感觉很凉,表明此物态变化是一个____热过程。
汽化
吸
4.(2019,杭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晶体
80
吸热
大于
5.(2020,遵义)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小红操作中不规范之处是 ;
调节平衡螺母前未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0”刻度线上
(2)改正错误后,小红将容器内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并测出体积V,然后称量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继续向量筒中倒液体,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为某次测得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质量为____g;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多次测得的数据绘制的m-V图象,根据图象计算可得,液体密度为 kg/m3。
82.6
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