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
杜甫
[相关史事]
唐玄宗后期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担任宰相。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口蜜腹剑李林甫
专权乱国杨国忠
杨贵妃
背景
唐玄宗
宠
幸
朝
权
朝
权
族兄妹
材料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
唐帝国的疆域极其广大,国界线极为漫长。而且,唐帝国的周边一般都分布多个强大外族,与唐廷多有战事发生。,据统计,仅开元、天宝年间唐与周边外族共进行了54次边疆战争。
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材料
藩镇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地方将士“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外重内轻
中央与地方的
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背景
天宝元年(742年),唐王朝的军队总数为574733人,其中藩镇控制的兵力就达到490000人,占到总数85.
26%,占绝对的优势。
社会危机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
外重内轻,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背景
时间:755年
人物:安禄山和史思明
公元755年,安禄山与他的同乡史思明以及手下一批番将,以讨伐逆贼杨国忠为名,统领15万叛军在范阳起兵叛乱,一路烧杀抢掠直奔长安都城王位而去,长达七年半的安史之乱,由此拉开了序幕。
经过:
经
壹
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经过
755年
756
农历十一月初九
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1.攻占东都洛阳,唐军退守潼关;
2.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国号
“大燕”,同年六月攻下潼关
3.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凤翔。
755年
史海拾贝
安禄山发动叛乱,李隆基带着贵妃杨玉环、皇子离开长安,逃向四川。走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以禁军主帅龙虎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从将士,杀死宰相杨国忠,逼着皇帝处死杨贵妃。玄宗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赐贵妃三尺白绫,自缢于马嵬驿西门外三门佛殿,那年杨玉环38岁。
《明皇幸蜀图》
经过
755年
756
756
757
763年
农历十一月初九
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被平定。
凤翔。
755年
757年,安禄山被其子所杀
1.攻占东都洛阳,唐军退守潼关;
2.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国号
“大燕”,同年六月攻下潼关
3.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无家别(杜甫)
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无家别》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意译:“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都各奔东西。……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安史之乱爆发前
(
754年
)
安史之乱爆发后
(
760年
)
户数
9069154户
2933174户
人口
5200万
1600万
户数损失率高达67.1%,人口损失率高达67.9%。
影
响
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受破坏最为严重:
1.“比屋荡尽”
,人悉“以纸为衣”
。
——《旧唐书》《回纥传》
2.“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资治通鉴》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经济重心)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战争后遗症”
—藩镇割据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
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影
响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唐末藩镇割据示意图
黄巢起义
(1)藩镇割据,兼并战争;
(2)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3)人民赋役繁重,民不聊生。
背景
贰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引自《中国通史》系列
经过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叁
唐朝灭亡后,北方和南方先后出现了很多政权。
北方: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
南方: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方的北汉
(十国)
表格中:
我们可以看出五代十国的皇帝以前都是什么身份,以及王朝特点?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南唐
李昇
镇海、宁国节度使、大元帅
吴越
钱镠(liú)
镇海军、镇东军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楚
马殷
武安军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军节度使
南汉
刘?(yǎn)
清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北汉
刘知远
许州、朱州节度使
朝代
持续时间
建立者
原先身份
后梁
907-923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李存勖
晋王·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
刘知远
北平王·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的皇帝和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但统治时间都不长。
【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知识拓展】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阶段特征
实质
影响
特点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前期)(后期)
唐太宗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755年天宝十四年)
唐朝灭亡
在唐朝兴亡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合作探究
小结
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以至走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到了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走向了衰落。唐后期由于各种矛盾,导致了以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最终唐朝在907年,被后梁代替。之后的五十多年里,又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是人民渴望统一,南方经济有所发展,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后作业:
预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预习要求:
1.收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的小故事;
2.
了解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有哪些?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
4.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