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运动和力(2)
思维导图
考点扫描
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
或 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 的。
2.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 、并且在 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考点一 二力平衡(七下教材P110)
静止
匀速直线
平衡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一直线
3.应用二力平衡解释有关现象
首先要确定物体是否平衡且受到两个力,其次再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已知的一个力的三要素去推知另一个力的三要素。
4.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1)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依据 ,用已知的力去推知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根据两个力是平衡力推出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
(2)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 作用,反之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 。
二力平衡条件
不变
非平衡力
改变
1.(2020,安顺)网传“2月11日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将扫把静立于地面”,如图所示,或许你也“成功”尝试过。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成功,扫把能静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 原理,之所以细心操作是为了满足原理中 的这一条件。这与地球引力大小并无关系。
二力平衡
在同一直线上
2.(2020,贵港)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C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或 。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考点二 牛顿第一定律(七下教材P106)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小徐用细绳拉动木块。
(1)拉动一段时间后松开细绳,发现木块继续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具原因是 。
(2)若运动的木块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说明木块的受力情况是 。
木块具有惯性
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或受平衡力作用)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大小均无关。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应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时,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因为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应该说物体由于惯性。
考点三 惯性(七下教材P108)
物体的质量
4.(2020,杭州)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D
精讲释疑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当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判别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可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或者看受二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题型一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 (2020,宜昌)如图用4N的水平推力把重2N的物理书压在竖直黑板上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黑板的压力与黑板对书的支持力彼此平衡
B.黑板对书的摩擦力为4N
C.书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D
1.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同学用25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两个力中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和
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B.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和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
C.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D.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
B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是否运动、是否受力、做什么运动都没有关系。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题型二 惯性
【例2】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若m1<m2,则肯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C
2.如图所示,小车上的木块突然向左倾斜,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小车突然向左运动
B.小车突然向右运动
C.向右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B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说明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但并不是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如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改变。
题型三 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3】 下列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作用而做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B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B.竖直向上拋出的物体,上升时肯定还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C.物体只要受力越大,就会运动越快;如果不受力,物体很快会停下来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A
诊断自测
1.(2020,徐州)如图所示,飞机要在飞行中向目标处空投救灾物品,空投位置应是A、B、C中的( )
A.A B.B
C.C D.三个位置都可以
A
2.(2019,嘉舟)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大小相等
C
3.(2020,河池)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军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竖直向下的支持力
B.推木箱时,小军不受到木箱的作用力
C.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此时木箱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
4.如图所示,物体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质量为5千克,乙质量为10千克,分别受到拉力F1、F2,甲的速度为2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 由图可知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D
5.(2019,铜仁)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
6.(2020,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需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以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速度
(2)让小车先后在铺有锦布、木板和玻璃板的水平面上滑行,最后所停的位置分别如图中的小旗1、2、3所示。由此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
;我们可以通过小车所受阻力减小时其运动路程变化的趋势,推理出阻力减小到零时,运动的小车将 。
越远
做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