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一)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轴对称(一)》23页---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轴对称作品,感知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能准确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目标:
1、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情感目标:
1.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初步知识、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前与本班45学生接触,发现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空间想象能力也还不错,也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但是孩子们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课堂发言受客观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够大胆。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敢说愿说,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大胆展示。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会找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
学具准备:剪刀、彩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点明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节《轴对称》。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课件出示:蝴蝶、有趣的昆虫、轴对称建筑、京剧脸谱、交通标志。这些图片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轴对称图片。
老师剪纸,学生观察、猜测老师剪得是什么。
学生动手剪纸,展示部分作品。
三、引导观察图形,抽象概念。
1、同学们,这是大家刚才完成的作品,大家觉得他们完成的好吗?看他们的大小、颜色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桃心、小鱼、喜字、房子、字母A,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找出共同的地方。结合老师剪的小树,引导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引导学生找出展览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探究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师谈话引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对折。
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拿出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的图形,在组内先进行猜测,再验证是否正确。
3、学生汇报交流。及时总结判断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24页“练一练”1-4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六、课间游戏:猜猜整个图形是什么?
七、回归生活,体会美感。
1、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和学生一起欣赏图片。
2、欣赏网络上的轴对称图形。选择轴对称建筑、轴对称剪纸、学生剪纸作品,领略对称之美。
八、实践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活动
欣赏完网上学生剪纸作品后,问:这是同学们完成的轴对称作品,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剪?学生动手自己创作,更深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展示作品
在班级中开展“轴对称作业展”活动,让学生享受自己剪纸后的喜悦。
九、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还学会了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像今天这样,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十、拓展延伸
课后去找一找,生活当中还有什么地方都有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对折 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
折痕 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