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1 11: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及“歌”的体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感情。
4、背诵诗歌。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顾学过的唐朝诗歌:
导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导入
唐诗中有四季变换的美好,唐诗中有万物欢腾的生机,唐诗中有高山大川的壮丽,唐诗中还有野草小花的顽强
唐诗中也有现实生活的疮痍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史堂”
大家想到谁?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杜甫(712-770)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作者简介
读书漫游
开元19年弱冠之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代表作品《望岳》。
困居长安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透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参军的小官。杜甫的“沉郁”大约起于此时,仕途险恶人情冷暖,诗语顿挫。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陷贼为官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洲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西南漂泊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中。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

体裁知识
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 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歌行属于古体诗。
歌行体
一、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其中唐代最长的歌行体诗歌为韦庄的《秦妇吟》,共有二百三十八句之多。与格律诗相比,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中途可以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卖炭翁》是乐府体。
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三、声律、韵脚比较自由。
四、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
五、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等。
歌行体特点
整体感知
大声朗诵诗歌
(1)注意字音
(2)把握感情基调
(3)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4)字数、句数、押韵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ɡ)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ɡ)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é)顷(qǐnɡ)/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ɡ)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 甫
这两首诗的字数都不固定,可以根据抒发情感的需要确定,不受限制。这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
字数:七言、九言、二言、三言。

押韵:号、茅、梢、坳
色、黑(古音hè);铁、裂
间、颜、山;屋、足


古体诗的特点之一:字数不固定,可以根据抒发情感的需要确定,不受限制。长短句错落搭配。
古体诗的特点之二:常常换韵,换韵有时标志着内容转换。
“行”
“歌”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下者飘转沉塘坳。
(秋深)
(怒吼)
(虚数,泛指多)
(江边)
(飞得低的茅草)
(落)
(挂着,挂住)
文章翻译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归来倚杖自叹息。
(竟忍心)
(做,动词)
(公开)
(喝止不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天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小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战乱以来我的睡眠就很少了,在漫漫长夜和潮湿的屋里我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像墨一样黑)
(被子)
(睡相不好)
(被里)
(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睡得很少)
(如何挨到天亮)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阴沉迷蒙的样子)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遮盖天下的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全部庇护)
(贫寒的士人)
(安稳得像山一样)
(通”现”,出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秋风破屋
思考探究
1.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 — —
秋风破屋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
秋风破屋
2、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3、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运用拟人的手法,富有强烈的感彩,隐含着作者的愁苦之情。“怒号”说明风声势之盛,威力之大。
秋风破屋
4、秋风是如何“怒号”的?找出一系列动词,反复品读,体会其作用。
“卷”“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
①运用这些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②茅草的动态紧紧地牵着诗人的视线,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秋风破屋
5、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屋里呈现什么状态?
下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夸张和比喻,极言茅屋之残破,雨势之大,秋雨之细密连绵,营造出凄苦的氛围。
秋风破屋
6、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7、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合作交流
1.仔细体会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情感升华:
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秋风破屋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造成杜甫生活悲苦的原因是不是那些“盗贼”?
背景回溯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做了左拾遗,后因直言上谏被贬。他亲眼见到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带给人民极大的苦难,看到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759年,他抛弃官职,携带家小逃荒辗转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一座草堂,过上暂时安定的生活。761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他的茅屋,生活又陷入漂泊无着的状态。
秋风破屋
“老”字并不是指年龄老,而是写心情,造成杜甫悲苦生活的原因是战乱和灾荒,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孩童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秋风破屋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秋风破屋
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秋风破屋
5、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企盼战争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心情。这一连串的生动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从这几个“安得”和“念”当中,你读出了什么?
读诗品情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杜甫《昼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洗兵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从这几个“安得”当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这几个“安得”和“念”当中,你读出了什么?
读诗品情
看到当时百姓生活的困苦艰难,
看到诗人为天下太平、人民安宁而呐喊
看到作者体察人间冷暖,用文字为民请命;
看到作者心里有大爱,眼中有民生,笔端流露出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