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个浮雕动物
一、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①内容出处:《塑个浮雕动物》为上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三单元“生动的浮雕”第2课学习内容。
②单元要求:本单元共有2节课《压印的图形》和《塑个浮雕动物》。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压印与叠加等泥工制作活动,知道浅浮雕的知识,提高泥工造型能力,发现浮雕造型的凹凸之美,体验泥工制作的乐趣。
③本课核心知识技能:知道浅浮雕的知识,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粘贴、叠加、刻印等泥工技能,学会塑造自己喜爱的动物浅浮雕造型。
(2)学情分析
①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接触过“雕刻塑造”的相关学习内容,比如第一册教材中《小小快餐店》和《喜庆蛋糕》;第二册教材《我们的奖牌》、第三册教材《夸张的面具》、《学摩尔来玩泥》;第四册教材《压印图形》等。二年级学生在泥塑已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制作有“动态”的、有“联想”的、有“创意”的作品如何在泥塑技能上的运用比较陌生,但从课堂过程中可发现孩子们是有兴趣的。针对这一特点,用孩子们最有兴趣的动物这一题材入手,创想出有“借形”的、“整体”的浮雕动物手套。最终将手套带在手上进行展示,学生都很愿意创作完成这样一份有趣的作品。
②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曾画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对他们而言用彩泥塑造动物形象并不陌生,并且会倾注极大的热情。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泥工的基本技法,如团、搓、压、切等,还体验了泥塑粘贴、叠加、刻印的方法,这些对本课塑造浮雕动物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③主要问题及对策:在本课学习中引导学生把握动物特征很重要,学生虽然已积累了一些泥工的表现技法,但要塑造浮雕动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设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意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浅浮雕的知识以及泥塑粘贴、叠加、刻印等方法,学会塑造自己喜爱的浮雕动物。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讨论、尝试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习浅浮雕动物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浅浮雕作品的凹凸之美,感受用彩泥塑造浮雕动物的乐趣,培育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动物浅浮雕的制作。
【教学难点】动物造型特征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发现
(一)出示压印作品与浅浮雕作品,请学生观察比较,寻找两者的差异。
(二)发现动物浅浮雕表现方式,揭示课题——《塑个浮雕动物》。
(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颈鹿形象的基本特征。
(四)播放微视频欣赏浅浮雕长颈鹿制作过程,回忆并交流浅浮雕泥塑制作方法。
(五)展示浅浮雕动物作品,交流并总结浅浮雕动物制作要点。
二、讨论与尝试
(一)出示手套造型,讨论并演示长颈鹿在手套上的姿态变化。
(二)对比赏析:感受动物姿态变化与手套方向之间的联系。
(三)小组讨论并交流不同方向手套所联想到的浅浮雕动物姿态。
三、体验与发现
(一)示例分析:浮雕动物造型的大小对比赏析,明确主体要突出。
(二)范例赏析,明确动物外形特征要突出。
(三)对比分析:塑造的动物姿态丰富有变化。
四、实践与创造
(一)小组交流,选择的动物和制作的思路。
(二)小组代表交流。
(三)提出作业:
作业内容:在纸手套上塑造富有创意的动物浅浮雕。
作业要求: 1.动物特征明确;
2.动态富有变化;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与评议
(一)出示评价要求:
1.动物造型是否有特征?
2.动物姿态是否有变化?
(二)小组互评,发现他人的有点和自己的不足。
(三)集体展评,感受浅浮雕的乐趣。
(四)教师点评与小结
二、教学设计说明
《塑个浮雕动物》课堂分五个层层递进的环节。首先,运用陶泥与彩泥两种材质学生作品相互比较感受彩泥独特的表现形式。第二,通过看一看长颈鹿图片到彩泥制作长颈鹿浮雕作品视频引导学生从平面动物视点向浮雕作品制作过渡。通过微视频制作站立长颈鹿浮雕效果,学生能够快速复习一、二年级所学的泥塑技法要点——捏、刻、印、压等。运用微视频所制作的站立的长颈鹿浮雕与有动态姿态的动物浮雕作对比,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动物的动态美,教师通过长颈鹿站立姿势引导学生制作运动着的小动物们。同时,通过多媒体欣赏动物造型姿态,引导学生发现动物夸张的动态变化。第二环节引入手套外形,通过看一看长颈鹿的脖子与腿部与手套外形相互统一,从而发现手套如何与动物相互联系在一起。接着经过两种小猪不同的表现形式提出两种制作方式:1、借形法;2、整体法。通过对比、联想解决学生浮雕动物手套动态特征的把握。第三环节为学生浮雕作品比较赏析,凸显浮雕动物制作的要点(构图、动态、特征)。第四环节通过对不同动物运动特征与姿态让学生感受动物外形特征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夸张的姿势表现动物造型。第五环节为学生创造与评价欣赏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运用学过的泥工技能泥塑动物浮雕作品。在解决本节课重点时有以下考虑:
(一)因材施教,教学基于课标
本课为二年级第二学期浮雕课程,学生对动物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热情度高。运用泥塑塑造动物对于二年级学生能够在日常多媒体中经常见到此类作品。所以,设计课程时联想到在合适的材料上让学生感受浮雕的创意性以及动物动态的变化。同时,设计适合于二年级学生难易度的课程。这两项目标的设计意图回归于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雕刻塑造”单元:1、用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搓、压等方法,进行压印制作。2、用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团、捏等方法,进行捏形。3、用彩泥与其他综合材料进行造型制作。在动物动态及特征设计上,运用改变底板的方法。将底板制作成手型,引导学生在手型纸板上进行动物特征以及动态的联想创造,增加了课程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二)联系单元,课程承接连贯
本单元为第三单元《生动的浮雕》,单元目标:通过压印与叠加等泥工制作活动,了解浮雕的知识,提高泥工造型能力。发现浮雕造型的美,体验泥工制作的乐趣。通过对压印作品与浅浮雕作品对比,学生能够在已有学习基础上感受浅浮雕作品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学生,媒材便于探究
学生对于塑造动物浮雕积极性都较高,但在动物形象选择与设计上是比较盲目的。运用播放制作长颈鹿浮雕微视频,能够快速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浅浮雕制作粘贴、叠加、压印等方法。同时运用欣赏动态的动物图片提高学生动物动态的泥塑塑造能力。所展示图片多为学生日常普遍性的动物,如在浮雕装饰手套两种方法对比环节运用了学生常见的小猪,学生能够感受到身边动物的浮雕制作方式的同时掌握两种手套背景方法。
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运用彩泥泥塑有特征的动态动物浮雕作品。在解决难点时有如下考虑:
(一)立于学生个体情况为前提——演示有的放矢
课堂分两部分演示环节,第一部分为微视频制作长颈鹿浮雕演示;第二部分为手套长颈鹿动态联想演示。这两部分演示时间共4分钟左右。微视频时间为1分39秒,演示长颈鹿从外轮廓制作到其他辅件制作。在演示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运用了哪些方法制作长颈鹿?”在之后的回答环节,学生寻找到泥塑制作方式较满意。第二演示环节运用了3分钟上下,教师提问:“你能帮老师摆一摆长颈鹿合适的动态装饰手套吗?”请学生上台与老师共同摆出浮雕长颈鹿动态效果在手套中的表现。教师运用“扭一扭”、“弯一弯”转动长颈鹿的关节让长颈鹿外形适合于手套外形的同时有丰富的动态效果。
(二)立于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评价注重过程与个体
对于《塑个浮雕动物》课程的学生评价,加入了单元主题连续评价。美术课堂关于学生评价环节总会出现: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上讲出一大段故事,老师却不能感同身受。特别是在低段年龄孩子身上,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的比较多。针对这一现象,在该单元第一课《压印的图形》中运用学生个体评价、组长评价等表格评价方式,教师能够对于班级学生泥塑课堂表现手法、评价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在第二课《塑个浮雕动物》课堂上,学生个性的评价方式,老师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抓到孩子们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孩子们也能够通过美术过程性评价表感受主题单元课程中的乐趣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