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1 18: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字及图片史料,理解新航路开辟在经济、社会、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动力因素;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具备的条件,体会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地图等,描述主要航海家远洋航行的路线、过程,培养时空观念;
通过了解全球海路大通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已扩展到全球,进而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包括第6课和第7课两节课内容。本节课旨在揭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过程,为下一节课论述其历史意义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教材从几个方面对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条件进行了概括说明,这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子目是“新航路的开辟”,介绍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探险活动,此内容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所以不作新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子目是“其他航路的开辟”,讲述了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人类在北至北冰洋、南到大洋洲的航海探险活动。这是新增加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全球海路大通的基本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其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接触过,尤其对于四位主要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应该比较了解;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初中时可能略有介绍,但这不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点,所以本课还是要通过史料阅读,理性地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背景;全球航路的开辟,作为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可能比较陌生,但是难度并不大。
总之,本节课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
1.公元1500年以前,世界是分散孤立、相互隔绝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
2.阿拉伯和印度商人在欧、亚、非大陆之间进行着有限的贸易往来;
3.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成为世界霸主;
……
问题:
1.为什么大约1500年之后人类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2.是什么因素促使世界历史在1500年前后开始改变了呢?
3. 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4.为什么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5.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西班牙、葡萄牙称霸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
环节2 :新授课
【概念解读】
旧航路: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
在这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也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思考点:西欧人为什么要进行远洋探险,开辟新航路?
【学习聚焦】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4—P35的第一目,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动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思想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3)社会根源:《马可 ? 波罗行纪》激起多个阶层希望到东方和未知海外去实现发财梦;
(4)直接原因:东西方陆路贸易被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不畅导致商业危机;
(5)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
(6)政治动力: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条件:(1)长期航海积累的丰富经验;
(2)地理知识的丰富;
(3)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设计意图: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教材叙述的比较全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基本可以概括出来,所以本环节设计为自主学习。但是教材只有结论,没有解释,因此这一部分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材料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设计为探究学习。
【问题探究】
探究一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第一组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约5世纪至15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商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设问:对比两则材料,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上出现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现象: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大增;
影响:人们渴求金银财富,形成热潮。
过渡:而《马可·波罗行纪》恰好给当时怀揣着发财梦的欧洲人以希望。
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
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
——《马可·波罗行纪》
此段材料出自教材“史料阅读”栏目。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东方游历,回国后将东方描述成黄金遍地的世界,这使欧洲人对东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遐想。这段材料中描述的元朝宫殿是当时西北地区最豪华壮丽的宫殿建筑群,马可波罗曾在这里游览观光。尽管一些人对《马可·波罗行纪》中的描述的真实性存在怀疑,但该书的确在促进东西方交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组材料: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1503年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设问:上述材料显示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动机有哪些?
动机:传播基督教;开疆拓土;获取金银财富等。
那么学生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西欧国家如此积极地传播基督教?
“伊斯兰世界仍相当强大的状况,使西欧罗马天主教皇急感不安。如此长久的反异教战争,使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几百年的历史都蒙上了浓重的宗教冲突的色彩,人们长期生活在宗教冲突的战火中,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向异教徒作战’、‘复仇与征服’的战争气氛,因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意识必然会受到如此深久的历史影响。”
——吴长春《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长期宗教冲突的影响激励了西欧传播基督教。
过渡:至此来看,新航路开辟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和精神动力,那么大型的远洋航海活动还要具备雄厚的物质支持才能成行。
第三组材料:
材料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材料二
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
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联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设问: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从上述材料可以明显看出,王室支持航海活动以及航海家远洋航行的直接动力和目的。
过渡:远洋航行具备了内在的经济动力、精神动力以及物质支持,那么还需要一些技术支持。
49847512255599695217805

2849245205105
041275
小结: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二、新航路的开辟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P37的第二、三目,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任务:1、列表格整理主要航海活动
2、在地图上尝试标出主要航线
(一)西、葡开辟的主要航线
时间
人物
航线
支持者
航向
1487-1488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
葡萄牙

1492
哥伦布
西欧—美洲
西班牙
西
1497-1498
达伽马
西欧—好望角—印度
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
环球航行
西班牙
西
设问:四位航海家的航行方向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
葡萄牙支持的航海活动向东,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活动向西;说明他们已经相信地圆学说,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了。

(二)其他航路的开辟
这些航海活动,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合作探究】
探究二 中西航海活动的不同影响
梁启超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来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早在1405——1433年,郑和就曾七次率领舰队远洋航行。无论从航行的次数、船只数量、人工数量上来看,其规模远远超过欧洲的航海活动。但为什么中国的航海活动随着郑和的逝世而销声匿迹,而西欧的航海活动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呢?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设问: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解释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比较郑和航海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动机和影响。因此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供下面的材料,理解郑和航海的主要目的,而哥伦布等人的航海目的在前面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
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张维华主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造成东西方航海活动不同目的和影响的主要原因应该追溯到其不同的经济根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过渡:虽然郑和的航海活动没有在世界历史上形成划时代的意义,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积极的意义。
下西洋船队还将中国文化远播海外,在东亚乃至亚非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国际交往准则,凭借这些准则,在区域内建立起和平秩序,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础。
——万明:《关于郑和研究的再思考》,《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7期
探究三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材料一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15世纪的地图 16世纪的地图
总结: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通过三段材料及两幅地图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形成。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强调了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节点,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简单问题独立探究,复杂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本课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教材中各个栏目提供的史料,并且在必要问题上适当拓展;
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