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具体来说,使学生能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启蒙运动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整体把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时代特征。通过整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中重要文件、宪法,理解各国政体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时代局限性。形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证评价,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上承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下启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前后单元共同勾勒出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发展的历史过程。而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所在,与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衔接,深刻体现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与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相衔接,深刻说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学生通过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过程,理清西方政治体制的发展,可以感悟到这些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制度的确立,既是西方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又是西方近代化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制度文明的创新与发展。
学情分析
1.知识层次
通过初中九年级世界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南北战争、明治维新等史实,但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还没有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历史意义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2.历史学科能力
经过《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史料解读等历史学习方法,历史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且进入高中以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使多角度、深层次理解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特点、影响成为可能。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总结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共性原因,并能结合各国历史现实条件,概括各自的具体原因,从而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现象;决定各国不同道路和政体类型的因素是本国具体国情,国情不一样,选择也必然不同。
2、通过梳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的具体时间脉络,把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的国家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从而深刻理解时代特征。理解并认同革命与改革都推动历史发展。
3、通过收集和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过程中重要文件、宪法等史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启蒙运动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并通过比较,认识主要国家政体的异同,进而准确把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点;初步完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证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两面性:资本主义既是历史的进步,又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并没有完全实现人的解放。要提倡真正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的、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思路
整体思路:
将本单元两课作为整体讲述,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整体把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将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来考察分析。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栏目,将教材中的史料阅读、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全部整合到教学设计中,新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也是学生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正确方法和路径的范本,更是落实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最有力、最实用、最便于操作的依据和素材。
尽量使用史料教学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真正解决,不是通过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事的了解,尤其是以有价值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设计一:
【设计意图】为突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这个重点,此处使用以国王为维度的大事列表,可直观清晰的提炼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渊源——限制王权的传统、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这个列表也用来辅助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比较有效率地让学生深入清晰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以及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设计二:1689《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内容节选
【设计意图】让学生论从史出,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英国从专制向民主、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也得到涵养。
设计三:光荣革命的历史遗产——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
【设计意图】客观评价“光荣革命”,理性认识英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是根据国情和历史传统。
设计一: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其中引用路易十六:“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感受作为启蒙运动中心的法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作用。
设计二:用时间轴展示1789年~1815年间的重大事件,其间重点突破的是对《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的认识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理解。
设计三:填写总结表格
【设计意图】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先导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更是体现的全面而深刻,要突破“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是最重要的切入点。大量呈现一手史料,让学生形成的历史认识准确深刻。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 经济制度
设计:此处理论性比较强,主要依据教材规范讲解。
政治制度: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设计:通过两张关系图,清晰展示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此处可因学生掌握情况自行调整扩展程度。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设计:
呈现1787年宪法制定背景时,渗透宪法是“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为理解宪法三大原则做铺垫。
在讲解“分权制衡”原则时,通过关系图认识到美国的分权制衡是“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通过对1787年宪法的局限总结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局限。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设计:按照课标要求,精简讲解。
小结设计:
以思维导图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类型、确立标志、特点;
以时间轴强化“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难点,要精简清晰呈现英国、美国政体内容、权力分配和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概括性总结。通过关系图和史料引用认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客观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局限。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设计:尽量使用图片和文字史料,深入浅出,使学生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美国、意大利、德意志、日本五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的不同道路选择和不同特点。尽管俄国、德意志、日本等国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俄、日等国家改革的成功说明符合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总结设计:
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多样途径和多样的政体选择。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决定不同道路和政体类型的选择因素是本国具体国情,国情不一样,选择也必然不同。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视野和能力,避免片面、偏激的思维方法。
资本主义的扩展是全球性的、扩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局限性。
【设计意图】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辩证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两面性:资本主义既是历史的进步,又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要提倡真正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的、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水平划分:
水平1:能够认识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其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重要大事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在叙述相关事实时能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在认识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本主义制度时,能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资料;能够从所获得的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
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并同同一时期其他历史知识建立联系。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如能够正确分析教材的学习聚焦: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理解并认同革命与改革都推动历史发展,能够对资本主义制度辩证评价,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水平2:能够认识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其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能够将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时间坐标轴、历史地图等方式对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史事加以描述;并说清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来龙去脉,理解其受到空间和历史现实因素的影响。
能够利用史料对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说明;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能够运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相关史料,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如:美国的权力运行为何重视分权制衡?
理解并认同革命与改革都推动历史发展,能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证评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水平3:
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制度创新。
能够把握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能概括说明时代特征。
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研究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对其更全面、丰富的认识。
能够分辨材料中对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历史解释;尝试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的解释原因并加以评析。如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和各自的特殊条件,既有革命的道路,又有改革的道路。俄、日等国家改革的成功说明符合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
能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证评价,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两面性:资本主义既是历史的进步,又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并没有完全实现人的解放。要提倡真正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的、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水平4:
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制度创新。
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整体把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这些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制度的确立,既是西方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又是西方近代化的具体表现。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能够分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从而能做出客观、理性的理解。
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性思考,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体现出正确的历史观。
能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证评价,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两面性:资本主义既是历史的进步,又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并没有完全实现人的解放。要提倡真正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的、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板书设计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
(三)法国大革命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经济制度
(二)政治制度:
1.政体类型
2.代表
3.特点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时间
(二)表现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1861-1865年:美国内战
3.1861-1871年:意大利统一
4.1864-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
5.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九、教学反思
1.课时安排:本课容量极大且极为重要,有必要增加课时,建议3课时。
2.重视线索:本课涉及时空范围极广,涉及17世纪到19世纪两百多年和英美法意德日俄等诸多国家,因此一定将本课涉及的基本史实缕清脉络。
3.详略得当:本课内容多,要结合课标要求和学情对各类知识点进行详略处理,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对每一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政体详情进行介绍。
4.要将本单元两课作为整体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