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5 10:1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上承1905-1913年“亚洲觉醒”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余波,下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开端,地位重要。本节课时间、空间跨度比较大,不同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特点不同,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采取总—分—总的方式,即引领学生先从整体上了解时空背景,典型事件,进而再分地区引领学习,在了解具体史实的基础上再回到整体总结的角度,对比特点、分析原因、归纳影响,从而使学生对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一方面,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教材中接触过一部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通过高一中国史部分的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能力,从而有利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本节内容时空跨度较大,事件繁杂,对学生的对比分析、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以核心素养引领教学设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达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发生背景的分析,明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引发运动;
2.通过时间轴的梳理和地图的应用,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发生的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对历史图片和资料的解读,客观评价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梳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归纳其特点和影响;
5.通过对伟大历史人物事迹的了解,体会他们争取民族解放的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个时期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印度都是重要国家,从提拉克到甘地再到尼赫鲁,系统了解印度的历史成为亚洲国家反殖运动的缩影;另外,甘地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不仅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且影响了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方式实现变革的国际运动。
难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影响
教材中对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寥寥数语,一带而过,需要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利用历史的思维角度进行相关解读才可以形成理论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本节教材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图片,提出设问:他们是谁?这些场景、画面与什么事件有关?(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读课题和课标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课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代表性事件,理解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建立时空观念:
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三个阶段,帮助学生了解主要事件及空间位置。
通过任务驱动,引领本课的学习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任务1:据以下史实分析,与一战前民族解放战争相比,这一阶段有什么新特点?原因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落实唯物史观)
(一)中国
(1)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中,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2)1927 年 8 月起,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二)印尼反荷大起义
(1)1926—1927 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的武装起义。
(2)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曾发表专文,表示同情。
(3)1927 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任务2:如何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培养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中外历史纲要》(下)P96 史料阅读
“神就是真理和爱”
“人性的真谛是爱,对一切人都要爱,对压迫者也要用爱来感化他们;而暴力是野兽的本性,使用暴力,只能激起更强烈的仇恨,导致人性沦丧”。
——甘地
“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
——甘地
任务3:结合教材梳理相关内容,思考为什么古老的手纺车和小小的盐粒会成为这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突破重点,深入体会运动特点,培养家国情怀)
“手纺车象征着印度的民族意识,代表着每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建设性工程所作出的献。”“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甘地图传》
结合材料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评价
材料一:1930年甘地带领成千上万的信众来到丹地海岸自制食盐,导致5万人被捕入狱。事后,英国不仅放弃了食盐法,而且沮丧地认为,在这次事件中“丢尽了英国人的脸”。
材料二:“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通过马丁·路德·金、曼德拉、昂山素季人物事迹的介绍,体会甘地“非暴力”理念的深远影响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任务4:结合教材填写表格,对比发现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独立运动各有何特点?(培养分析能力)
1923年4月19日,埃及王国参照西方模式政治颁布了埃及王国宪法。该宪法规定埃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成立议会和政府,议会和国王共同掌管立法权,政府对议会负责,宪法还明确宣告了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根据1923年宪法,在1924年初埃及举行了第一次国会选举,成立了以民族主义人士为核心的政府。1923年颁布的宪法是埃及历史上第一部埃及人的宪法。
——《试述埃及宪法的发展》
1923年宪法是埃及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开启了长达30年的“宪政时代”。这部宪法在1930年被废止,但又在1935年被重新启用,一直到1952年“七·二三”革命后被再次废除,为纳赛尔发动政变、实现埃及完全独立奠定了基础。
——孔令涛《埃及宪法的创设、沿革及其修订》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一)民主革命
(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任务5:课中思考点——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选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依托教材)
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中外历史纲要》(下)
任务6:通过自主探究,综合本节内容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并分析原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落实唯物史观)
新特点:
1.广泛性(地域、成分)、持续性
2.多样性
(1)领导力量的多样性;(2)斗争方式的多样性;(3)指导思想的多样性。
3.统一性
(1)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2)都取得一定成果,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不同;
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儒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的影响);
统一性的原因:
亚非拉社会性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同性,决定了它们均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动因。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提供中西相关史实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中国:1912—19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对中国重新宰割,引发了“五四”运动。
阿富汗:1921年,英国难以筹措足够的军事力量应对挑战,只能承认阿富汗
的独立地位。阿富汗成为一战结束后第一个赢得政治独立的亚洲国
家。
墨西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社会矛盾
尖锐。卡德纳斯提出"六年计划"的竞选纲领,得到广泛拥护。
法国:1923年,法国共产党不顾当局的野蛮迫害,进行斗争反对法国政府镇
压摩洛哥和叙利亚人民的殖民战争。
背景:
1.一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民族民主运动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3)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增强。
2.十月革命和苏联的成就,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
4.一战削弱了殖民宗主国的力量,宗主国的反殖因素。
结合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说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概括分析,突破难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影响: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列强强权政治的国际秩序,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步。
2.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为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3.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日益增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二战后民族的最终独立。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99页“教材拓展”: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共产党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领导作用”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个人认为教学环节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层次设计,通过具体事件的学习,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分析和总结,由浅入深,线索清晰,可以让学生对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有整体性的认识。不足之处是,本课事件繁杂,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自主学习的,对于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也许效果就会打折扣,今后会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督促学生形成自律习惯方面着力,提升了学生关注历史、学习历史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