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6雷雨
教学目标
在读中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通过理解课文,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篇课文中,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涉及到时间顺序的作用:让人觉得事情有条理性,可以清晰明白事情的脉络,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分析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夏天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们谁能说说雷雨的情景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做《雷雨》。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1-3自然段)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1段找一找。(——乌云)
从哪句话中知道?(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①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么样?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黑、多、厚、沉)(满天:多)
②压下来是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乱)
(4)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雷雨)(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3.研读“雷雨中”(4-6自然段)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从哗哗哗你体会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大很急。)
①从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②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快要停下来了)(指名读)
①评价引导:没读出雨渐渐小了的感觉。谁能把“渐渐地”换一种说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地……)
②师:“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再来试一试。
(3)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4.研读“雷雨后”(7-8自然段)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
____________________越_____________________越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 )了,( )也( )了。
(3)归纳: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根据提示,用“渐渐地”写句子。
1.描写天气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列景象分别在什么时候出现?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并写下来。
1.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
3.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看不清了。( )
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一场雷雨,了解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同学们,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却能把这场雨的前、雨中的景象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可见,肯定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把文章写的这么美,我想: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