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课件(共28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课件(共28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1 09:40:31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01
一、新课导入
看图片谈感想: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课文中的陋室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和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二、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代表作:
著名诗作《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存世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等。
三、写作背景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日渐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达了他对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弃。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四、字词梳理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何陋(

xīn
tái


shǔ
lòu
五、课文朗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陋室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记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诫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
《毛公鼎》铭文
侯海墓志铭
古人为了自警自诫,还作“座右铭”,意即置于座位之右,时时提醒自己。
刘禹锡的《陋室铭》别具一格,虽以建筑(自己的住室)名题,但是用意、内容与器物之铭相近,是用来自述其志的。
六、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六、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
韵脚:
押的韵: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已不够协韵)
ing
2、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
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
奇峰突起,连举三个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第二层:“台痕上阶绿.....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3、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含义: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
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山”“水”
“室”
“陋”
“仙”“龙”
“德”
“名”“灵”
“馨”
“不在高”“不在深”
对偶起兴
比喻
以虚衬实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比兴: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十分自然地引出“德馨”之人的陋室。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5.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
居住环境——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环境清幽宁静
②“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交往之人——通过对比,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对偶、衬托
与人交往,高雅脱俗衬托自己的“德馨”。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
德才兼备,高雅脱俗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日常生活——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高雅脱俗、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高雅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陋室不陋
呼应开头---“惟吾德馨”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6.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
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文章结尾运用典故,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7.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八、拓展提升
本文写作特色:
1.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反向立意,主旨明确
作者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突出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3.巧用修辞,句式整齐
文中有对偶,有引用,以四言句为主,中间夹有五言句和六言句,这样写,语句参差错落,节奏鲜明顿挫。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速读课文,结合注释,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中描写陋室不“陋”的句子。
3.合作探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生活情趣。
【课时】1课时
【授课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图片谈感想: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课文中的陋室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和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二、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代表作:
著名诗作《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存世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等。
三、写作背景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日渐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达了他对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弃。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四、字词梳理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何陋(

五、课文朗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文体介绍
  
陋室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记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诫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
古人为了自警自诫,还作“座右铭”,意即置于座位之右,时时提醒自己。
刘禹锡的《陋室铭》别具一格,虽以建筑(自己的住室)名题,但是用意、内容与器物之铭相近,是用来自述其志的。
七、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
押的韵:
ing
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已不够协韵)
2、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
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第二层:“台痕上阶绿.....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
奇峰突起,连举三个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幻灯片17
3、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
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4.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十分自然地引出“德馨”之人的陋室。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5.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陋室不陋: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6.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文章结尾运用典故,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九、拓展提升
本文写作特色:
1.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反向立意,主旨明确
作者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突出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3.巧用修辞,句式整齐
文中有对偶,有引用,以四言句为主,中间夹有五言句和六言句,这样写,语句参差错落,节奏鲜明顿挫。
板书设计
陋室不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