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分子和原子
齐齐哈尔市第四十五中学
谢华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东光第三中学
门晓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一 教材分析
分子
和
原子
物质
构成
的奥秘
物质
的
变化
性质
承上
启下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以及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
能力。
A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分子、原子的存在。
② 认识分子的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B 过程与方法
① 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②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 教学目标
三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教学法等方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
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2.活动探究 探索新知
4.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
3.归纳小结 优化新知
1. 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分子、原子的?
分 子
原 子
2.活动探究 探索新知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3×10-26Kg
一滴水中有1.61×1021个水分子
(1) 分子很小
全球有70亿人,如果一个人是一个水分子,那么这70亿个水分子的体积有多大呢?才仅仅是一滴水体积的二十亿分之一。
实验探究一 氨分子的运动
本环节是学生分组实验
(2) 分子不断运动
1·体现了“绿色化学”新理念。实验密闭性好,药品用量少,将污染降低到最低。
2·实验材料易得又可反复使用。节省成本,适于农村学校实际。
3·实验现象明显、用时短,利于实验结论得出,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装置优点:
【提供实验仪器】
盛果冻的塑料碗,药片的塑料板、试管、胶头滴管、浓氨水、酚酞、蒸馏水等。
氨水
水
实验A
实验B
氨水
酚酞
酚酞
1+1 = 2
(3) 分子间有间隔
实验探究二 分子之间是否有间隔 ?
演示实验:用分子间隔器做50ml水和50ml酒精的混合实验。
实验探究三 分子的间隔可以改变吗?
提供药品和仪器:水(加入色素)、注射器、气球等,让学生自行探究。
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呢?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在窗外闻到菜的香味
瘪了的篮球鼓起来以后,继续充气体积不变
几滴蓝墨水使整杯水变蓝了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一些
板书设计
一、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等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间有间隔
五 教学评价
按照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