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1 19:38: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六单元
24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把握故事内容,学习科幻小说巧妙的构思。(重点)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
如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会带上……
《霹雳贝贝》是1988年由宋崇导演、张之路编剧的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这部拥有新鲜视角的影片讲述手上带电的小男孩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和理解的故事。片子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加之新奇的科幻元素受到青少年观众的喜爱。这就是科幻。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生于1963年,科幻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乡村教师》等。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20世纪末,人类已经逐渐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但对于地球内部,人们还是知之甚少,于是,作者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入合理的想象写成了本文,以激励人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写作背景
科幻小说,即科学幻想小说,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但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读者间接地了解到科学原理;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作品中夹杂着一丝对未来想象的感性。
文体知识——科幻小说
蒙眬( ) 迟钝( )
孤零零( ) 笼罩( )
心有灵犀( ) 镍( ) 硅( )
líng
lóng
dùn
lǒng
niè

读清字音
guī
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闲暇:闲空。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探测: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用仪器进行考察和测量。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24)
第三部分(25—45)
故事的开端。主任让“我”带着一位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
故事的发展,写“我”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及小姑娘的感受。
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写了地航飞船失事的经过与小姑娘身处的困境。
第四部分(46—47)
故事的尾声。写“我”挂念小姑娘,带着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1.“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
整体感知
眼睛是一副传感眼镜。“我” 戴上它时,“我”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她”就能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就像带着“她”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因为小女孩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我”带上小女孩的“眼睛”帮助她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整体感知
明线:“我”的经历、见闻、转变。
暗线:“她”的故事回述。
3.“我”带上这双眼睛去旅行,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整体感知
“我”去了草原,去看了小花,在小溪里洗手,感受草原的风;晚上又去看了月亮。
“我”在感受到自由惬意的同时,对小姑娘更加疑惑,也好奇了。
4.旅行结束后“我”又做了什么?这双眼睛的主人到底是谁?她现在在哪?
整体感知
回到工作中后,“我”对这双眼睛的主人仍是念念不忘,于是,就去设法揭开谜底。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在航行中失事的地航飞船唯一幸存的年轻女领航员。
她现在在地心深处,她将一个人在那个狭小的封闭的控制舱中度过漫漫余生。
5.标题“带上她的眼睛”应如何理解?
整体感知
这里的“眼晴”其实是一副传感眼镜。文题的意思是带上她的传感眼镜去度假。
此标题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6.文章第1段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并设置悬念:怎么可以带别人的“眼睛”去度假?带的是谁的“眼晴”?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神秘氛围。
7.第11-17自然段,小姑娘的表现是不是有些奇怪?
整体感知
看似从奇怪,实际不奇怪。小姑娘对花香诗意的感觉,对溪水敏锐、对风细腻的感觉,表现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己丰富到不正席的程度”,让人感到奇怪是小姑娘对她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强烈反应却是她长期被困地心,远离鲜活事物的正常反应,所以不奇怪,这些表面上看似奇怪的表现,实际上也是悬念和伏笔,为下文揭示小姑娘明身份经历做铺垫。
8.如何理解“我”精神上的变化?
整体感知
遇到小姑娘之前,“我”的生活是“灰色”的,精神世界是孤寂的“沙漠”,但那次旅行中,小姑娘的坚强乐观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此后“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开始能够发现平常事物之美。
9.回忆“落日六号”的事故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一方面揭开了前文的悬念,小姑娘的种种奇异的举动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所有的科学探索都存在风险,许多科学家和守航员为之出了生命。
10.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揭开了所有的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插叙
整体感知
11.第35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将宇航员们看到的画面与地航员们看到的画面进行对比,突出地航员们工作的寂寞,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之大。
对比
整体感知
12.阅读课文第45段的录音,从中你看到了“她”怎样的品格和精神?
①坚强、勇敢、善良、乐观。
整体感知
②强烈的敬业精神。
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④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热爱。
13.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整体感知
“我”与“她”(小姑娘)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我”是小说的叙事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一面,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使“我”这个形象更加丰满。
小姑娘作为地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还不告诉“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课文讲述了“我”在度假旅行时,戴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传感眼镜",用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的故事。表现了女地航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为科学事业无私献的精神同时让“我”明白了,应该时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要热爱生活。
文章主旨
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伏笔和悬念的设置。例如“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这句话就为下文揭开小姑娘的身份埋下伏笔。
巧设伏笔和悬念
文本特色
双线交织的结构
小说以“我”的活动为明线,以“她”的故事为暗线,双线在小说结尾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而独特的文章结构。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未来生活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