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让事实来说话
反思单元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科学的发展需要_______、________。互相交流观察到的________。分享研究的过程,反思方法是否互________,相交流观察到的观点更接近,并及时进行修正,才能使我们的________。
2.伽利略,意大利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
交流分享
反思修正
现象
科学
真理
物理学
天文学
近代科学之父
二、选择题。
1.为了让大家认可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
)。
①搜集证据②动手做实验③语言辩论④认真观察⑤谩骂殴打反对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A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是(
)。
A.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
B.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C.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
C
3.在比萨斜塔实验中,人们见证了(
)。
A.大小两个铁球同时落到地面
B.较大的铁球先落到地面
C.较小的铁球先落到地面
A
4.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我们选用下列方式中的(
)比较合适。
A.比赛
B.用模型解释
C.发放宣传手册
C
三、判断题。
1.伽利略几乎对当时的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
2.写科学回忆录时,课后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可以写。
(
)
3.亚里土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
)
√
×
√
4.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每条理论都是正确的。(
)
5.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可以减少数据误差。
(
)
√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反思单元
《让事实来说话》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反思单元、结束单元。本单元的探究目标是“向科学家学习,对本学期经历的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过程,再回顾反思自己本学期的科学学习经历,从而意识到只有不断地交流分享、反思修正,科学才能发展。本单元所侧重巩固提升的探究要素是表达交流。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表达和交流、反思评价意识及能力,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但交流方式可能较为单一,同时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还比较薄弱,“建议”可能多于“赞赏”,更多于“倾听”和“反思”。因此还需要教师针对交流习惯、评价标准、规则意识进行培养训练。另外,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经历独立梳理总结整理为成果的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同样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比萨斜塔实验》故事,回顾反思自己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经历,认识到科学的发展需要交流分享、反思修正。
2、在撰写“科学回忆录”的过程中,巩固常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提升反思与评价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根羽毛、一个玻璃球、教学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1.阅读
师:(出示一根羽毛、一个玻璃球)这是一根羽毛和一个玻璃球,它们一个轻、一个重。如果说,我们将它们放到同样高的高度,然后同时松手,使其自然下落,它们谁先到达地面呢?
生:玻璃球先落地。
师:为什么?
生:因为玻璃球比羽毛重啊,重的先落地。
师:(出示亚里士多德的图片)恭喜你,你和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想法是一样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就是说,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他的这种观点影响了人们近2000年,人们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直到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现。他就是伽利略(出示伽利略的图片)。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对力学、天文学、实验科学、哲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他还发明了温度计和各种军事罗盘,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许多以前未知的天文现象。伽利略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56页,一边读,一边思考。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生自由阅读并小组讨论)
师:伽利略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了说服大家接受他的观点,伽利略都做了什么事情?
生: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
生:重的和轻的同时落地。
(板书:借助工具)
师:伽利略的这个观点一提出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吗?
生:没有。
师:那他后来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向同行们宣布了自己的想法,但没有人相信他,还和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师:伽利略后来又做了什么?
生:他去比萨斜塔上做了个实验,用一个大铁球和一个小铁球。
师:结果呢?大家认可伽利略的观点了吗?
生:大铁球和小铁球同时落地,大家承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的是对的。
师: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从理论上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但由于大家更相信当时的权威观点,所以不相信伽利略,伽利略的争论也不能说服他们。不过伽利略并没有放弃,而是使用实验的方式让人们亲眼看到事实,从而相信自己。(板书:让事实来说话)
师:为什么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会同时落下呢?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播放自由落体运动视频)
师: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看这个视频之前,你相信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会同时落地吗?看完实验之后呢,你相信吗?
生:看之前,我是半信半疑的,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又觉得伽利略说的也有道理。看完真正的实验之后,我就相信了。不过,最好,我能自己做做这个实验。
师:是啊,眼见为实,我们看到了实验,就多相信了几分。如果我们想亲自做这个实验,可以找两个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物体来进行,比如一个大玻璃球和一个小玻璃球,或者一块大砖头和一块小砖头。不能拿两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物体,比如一个玻璃球和一个纸团。做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安全,不要砸到别人。
2.反思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我们这学期的学习经历中,都研究了什么探究活动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重点和伙伴们交流:自己进行科学探究时,为了解释自己的观点,利用了哪些方法?哪种方法别人听得更明白?
(生分组交流研究经历)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对自己印象深刻的表达交流经历进行了回顾。谁来第一个和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参与为动物修建专用通道究竟值不值得的辩论,我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很开心。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自己对使用“辩论”这种交流形式印象比较深刻,本学期我们还使用过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呢?(出示单元教材目录)
生:小仓鼠的养殖经验交流会。
生:水体资源信息卡。
生:水资源手抄报、节约水资源的宣传页。
生:地球形状研究时间轴示意图。
生:游乐器材大比拼,还有计时工具展示会。
生:……
师:看来这个学期的表达交流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表达交流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享研究的过程,反思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并及时进行修正,才能使我们的观点更接近真理。
3.活动
师:在刚才的交流分享中,我们回顾了本学期的部分研究活动。不过,这种口头交流虽然方便快捷,但时间一久,我们就会遗忘。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我们可以用日记的形式把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反思收获写下来。(板书:我们的科学回忆录)我们可以把大家的内容汇集在一起,编辑成一本“我们的科学回忆录”,之后还可以研究一个内容,写一篇研究日志,这样我们以后需要什么资料,都可以在这本回忆录上直接查到相应的资料啦。
师:注意,在书写的时候可以参考语文叙事类作文的书写方式和技巧,不过应该重点说明三个内容:(PPT出示并宣读书写指导建议)
1.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研究方法和过程是否科学?
3.和原来的观点相比,有没有修正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课以故事《比萨斜塔实验》为引导,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通过对科学家探究经历的分析和情景再现,引发学生从表达交流的方式、反思评价的内容等不同维度对自己科学学习经历的回顾,进行学期科学学习的梳理,提升探究能力。在回顾反思阶段,应该和最后的成果呈现联系得再紧密一些,让学生在回顾的时候就从“三个内容”开始交流,同学们再相互评价“有没有说清楚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让孩子们在写科学回忆录之前先打草稿,这样就可以降低最后书写的难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反思单元
让事实来说话
新知导入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后人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当时的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新知讲解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也就是说,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新知讲解
伽利略(1564—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据说在1589年的一天,伽利略同他的对手一起来到比萨斜塔,还引来了许多围观的民众。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大铁球和一个小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丢下。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同时落到地面。
新知讲解
在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铁证面前,人们只好承认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伽利略的实验充分说明了“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科学的发展需要交流分享、反思修正。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享研究的过程,反思方法是否科学,并及时进行修正,才能使我们的观点更接近真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互相分享我们的研究经历,说一说,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是否科学?和我们原来的观点相比,有没有修正的地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