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十三(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巩固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培养学生简捷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计算技巧的应用。
教具准备: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引入练习
回顾:最近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还记得有哪些内容吗?
学生回忆,指名学生发言。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练习计算、拓展思维
口算练习
口算
出示口算题:
45+30=
45+3=
45-3=
30+45=
45+5=
45-5=
45-30=
45+8=
45-8=
组织学生抢答,随机抽取2—3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比较:每组中的三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每组算式的变化、计算得数的规律,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小结)
第6题
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不计算,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练习结果,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小结:数学中有许多这样的规律,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发现,就能很快解决数学问题。
笔算练习
第7题
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男女生分组完成计算。
交流得数。
比较:(1)每组里的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为什么加数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而和的十位上却不同呢?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不同之处。
估算
说出下面各题的和是几十多
32+46
58+36=
16+43=
47+15=
学生口答,集体判断。
提问:你是怎样估算得数是几十多的?
第8题
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并在得数大于80的题旁边打√
交流:说出哪几题的得数大于80,并说明理由。
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综合应用,发展能力
谈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下面的练习。
第9题。
学生读题。
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我们应怎么思考?
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结果。
第10题
学生读题,找出所求的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借走多少个?需要用哪些条件?为什么不用“47个”这个条件?
学生列式解答,口答结果。
第11题
学生读题,说一说有哪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1)要解决选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可以怎样想?说说你的想法。
(2)你能估算一下,看出哪两辆车座位超过80座吗?也可以算一算。
学生交流。
第12题
学生计算填数,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1个7是7,加1个7是2个7,得多少?再加1个7呢?4个7相加呢?几个7相加是35?
学生模仿第1题的说法接着说第2题。
练习总结,交流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你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完成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