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逼狭( ) 崎岖( )( ) 阻抑( ) 回环曲( )折
断崖( ) 叠( )岭 险峻( )
2、给多音字注意组词
难( )( ) ( )( ) 觉( )( ) ( )( )
奇( )( ) ( )( ) 横( )( ) ( )( )
间( )( ) ( )( ) 行( )( ) ( )( )
3、给形似字注意组词
健( )( ) 壁( )( ) 阻( )( )
键( )( ) 璧( )( ) 狙( )( )
岭( )( ) 坦( )( ) 俊( )( )
玲( )( ) 袒( )( ) 峻( )( )
铃( )( ) 垣( )( ) 竣( )( )
4、下面都是本课中出现的词语,请根据你对上下文的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1)逼狭: (2)崎岖:
(3)阻抑: (4)亦复如是: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分别是( )和( )。
(1)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 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 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 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 万里。
A、碰 冲 流 泄 B、走 挺 流 泻
C、走 冲 流 泻 D、碰 挺 闯 泄
(2)我们应该 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 ,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 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 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A、献出 曲调 崎岖 建设 B、拿出 歌曲 艰难 建设
C、献出 歌曲 艰难 建造 D、拿出 曲调 崎岖 建造
6、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1)用“长江大河”比 。
(2)用“扬子江、黄河”比 。
(3)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 。
(4)用“ ”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5)用“ ”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7.文学常识填空。
李大钊,字 ,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二、阅读感知
(1)历史是什么?
(2)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态。然而它涵盖所有流逝的岁月。没有人能够躲避它的剖视。就像一个人在海里游泳无法摆脱海水的拥抱,你跃出海面潜入海底,海水还要淹没你,哪怕你变成一条飞鱼展翅在天空滑翔,最后免不了仍会落进海里。没有人能够超越历史。
(3)那么,历史是什么呢?
(4)一片土地的沦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
(5)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
(6)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
(7)一个人的生活旅程可以是一部历史。
(8)一场战争可以是一部历史。
(9)一场球赛可以是一部历史。
(10)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忘却它曾经汹涌过,呼啸过,然而海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没有什么力量能将这足迹擦去。
(11)白蚁可以将史书蛀得千孔百疮,但历史却不会因此而走样。装潢精致堂皇的典籍未必是历史。墨,可以书写真理,也可以编织谎言。谎言被重复一千次依然是谎言,真理被否定一万次终究是真理。
(12)是的,历史是起伏的潮汐。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颠;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13)在历史的潮汐中,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簇浪花。有人一生都想做一个冲浪者,脚踏着冲浪板,在叠起的浪峰上做种种令人惊吧的表演,然而他们不可能永远凌架于浪峰之上,潮头总要把他们打入水中。而那些企图逆流而行的弄潮者,在历史前进的惊天动地的涛声中,他们的呼喊留下了一丝回声。
(14)历史将前进,这是必然。
8、请找出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话
9、第(3)—(9)段的内容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10、请综合概括第(10)-(13)段的大意。
11、请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2、历史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它看得见,摸得着?举文中实例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
13、“老于旅途的人”对“平坦”和“崎岖”两种境界,更喜欢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14、“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样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些与之描写的相同的什么诗句吗?
15、文中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试谈谈你的理解。
第8课答案
1-4、略
5、C、D
6、(1)民族生命的进程;(2)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3)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4)扬子江和黄河穿沙漠,过山峡;(5)浊流滚滚,一泻千里。
7、守常 马克思主义者
8、历史将前进,这是必然。
9、由小到大,由长到短。为了说明“历史”是包罗万象的,是真实的社会写照。
10、历史是在发展变化中前进,没有人可以改写历史。
11、(1)历史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失去本来面目。
12、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如将历史喻为大海,将历史中的人们喻为 ,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13、我认为更喜欢“崎岖”这种境界,因为正如文中所说“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