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猫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相称________ 消耗________ 蜷伏________ 娱乐________
惩戒________ 屋脊________ 叮咛________ 凝望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________待 yuān________枉 懒duò________ 鸟lónɡ________
biàn________诉 sǒnɡ________恿 安xiánɡ________ 乞ɡài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词的含义。
(1)三妹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
怂恿:
(2)……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污涩:
(3)刚才遇到戈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丫头:
(4)我也怅然了,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怅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深刻的思想认识、较高的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被全体同学掌握,特别是普通班级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训练,在奥运选拔赛上他轻松晋级,成为这个项目第一个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人。
5.判断正误。
(1)《猫》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课文共写了三只猫,重点写的是第三只猫。
(3)对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两只猫“更难过得多”。
(4)课文篇末“我”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
6.仿写句子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7、《猫》选自《. 》。作者 ,现代 , , 。
二、课内阅读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1)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3)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4)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5)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6)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7)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8)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9)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10)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1)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12)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13)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8.用横线画出正面直接描写“猫”可厌的句子,归纳一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1)—(13)自然段,将其概括为六个情节,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
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
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
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
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
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
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
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
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
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
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
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
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1、所选文段写的是第几只猫的什么故事?
2、这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出来的?
3、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是什么样的感情
4、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5、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8、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9、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10、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
11、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三:拓展迁移
(一)、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二)、1、“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 什么?
2、“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猫的罪状是如何证实的?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是因为什么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三)、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26 猫
1.Chèn hào quán yú chénɡ jǐ nínɡ nínɡ
2.虐 冤 惰 笼 辩 怂 详 丐
3.(1)鼓动别人去做。(2)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3)这里指女孩子。(4)不愉快的样子。 4.D5.对错对对6.示例: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7.《郑振铎文集》,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
8.“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掉了好几块”“忧郁”“懒惰”。从形态和性情两方面介绍的。
9.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前五个情节是详细描写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跌宕起伏,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0.文章中的“我”是这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1.表达了作者自责、内疚的思想感情。
12.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圆合的特点。
( 二)1、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2、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的。“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3、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个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等。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4、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5、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养猫固然快乐,课时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7、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8、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9、开门见山,照应结尾,奠定基调。
10、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11、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4)、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12、因为以“毛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
三、(一)、因为以“毛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
(二)1、 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2、 它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 是因为“我”没了解清楚,便妄下判断,冤打了猫。猫最后的“亡失”与我的冤打有关系。
4、 “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不能主观臆断而因根据事实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