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塞腰鼓
一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羁( )绊( ) 晦( )暗 颤( )栗 烧灼( )
磅( )礴( ) 瞳( )仁 冗( )杂 亢( )奋
戛( )然而止 蓦( )然 恬( )静 大彻( )大悟
2.修改下列书写不正确的词语
A 茂藤藤 耳畔 渺远 骤雨 ( )
B.风萧萧 躯体 躁热 高粱 ( )
C.惊心动魄 急促 束缚 严竣 ( )
D.叹为观止 震憾 明晰 强健 ( )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极点) 戛然而止(停止)
B.大彻(通;明白)大悟 彻(尽,完)头彻尾
C.羁(客居在外)旅 羁( 拴住 )绊
D.冗(繁琐)杂 冗(多余的)长
4选择恰当的词语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a.火热 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a.倾洒 b.闪烁 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_____(a.兴奋 b.亢奋 c.振奋)了。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 )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
二 认真阅读,整体感知
6、西北,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有人说过,黄土高原的土层有多厚,它的文化积淀就有多深,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理封闭,改革开放后,安塞人仍过着贫穷的生活,可他们为什么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打的那么响?文中有没有宣泄他们情感的一句话?
7、当鼓声戛然而止时,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作者认为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在这运用了何种手法?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三 阅读体会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8 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9 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10 、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1 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
12 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17安塞腰鼓
一1略 2 A藤改为腾 B躁改为燥 C竣改为峻 D憾改为撼. 3 C羁( 约束 )绊 4bcb 5.①排比 ②比喻 反复 ③排比 拟人 ④比喻 ⑤对比
二 6因为他们的躯体里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的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7这就是以声衬静,用“鸡啼”来反衬寂静,是激情后留下的一片宁静,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想像的空间。
8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9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人和鼓的静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10“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11略。
12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