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卷2 含解析(适用宁波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卷2 含解析(适用宁波地区)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02 08: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卷2 含解析(满分170)
一、单选题(1-10每题4分,11-15每题3分;共55分)
1. 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B.?有机质?????????????????????????????????C.?腐殖质?????????????????????????????????D.?无机盐

2. 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 ?)
A.?浇水????????????????????????????????B.?施肥????????????????????????????????C.?松土通气????????????????????????????????D.?排水防涝
3.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方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鲫鱼
C.?一座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4. 如图表示昆虫一生的各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一生的发育是从D期开始
B.?若此图表示家蚕的一生,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此图表示家蚕的一生,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
D.?若此图表示蝗虫的一生,其过程可表示为D→A→B→C
5. 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B.?长江、黄河发源地区?????????????C.?新疆沙漠地区?????????????D.?南极冰川地区
6. 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干冰升华而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冰箱冷冻室里的霜是因为水蒸气凝华而来
D.?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7. 小科看到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发布了一个有趣的科学视频,如图所示,当玻璃瓶慢慢下移,最后罩住蜡烛瓶口浸入水中后,烛焰逐渐变小,最后熄灭,过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则( ??)
A.?瓶内、外水面始终不动 B.?瓶内水面低于瓶外水面
C.?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 D.?瓶内水面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瓶外水面
8. 节日期间,商场里顾客很多,有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此时商场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B.?19%??????????????????????????????????????C.?25%?????????????????????????????????????D.?78%
9. 如图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汽车,太阳光照射到该车顶部的电池集热板,电池储存电能,使电动机能够对汽车提供动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太阳能汽车只能在白天使用
B.?该太阳能汽车同样需要排放尾气
C.?该太阳能汽车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D.?该太阳能汽车电动机产生的热量越多越好
10.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 )
A.?前者是由于小孔成像,后者是影子 B.?前者是影子,后者是由于小孔成像
C.?都是由于小孔成像 D.?都是影子
11. 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
A.?阳光→植物→兔→狐狸→虎 B.?植物→兔→狐狸→虎
C.?植物→兔→狐狸→虎→微生物 D.?虎→狐狸→兔→植物
12. 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 )
A.?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
B.?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C.?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D.?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13. 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如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以后会发育成果实,其中的胚珠会发育成胚 B.?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C.?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 D.?完成受精后③④⑤都会凋落

14. 如图所示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主要指有机物)和鲜重(含水)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
15. 桃子的种子直接在土里种植后,结出来的果实叫毛桃,又小又不好吃,果农往往把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在毛桃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蜜桃枝条叫接穗,会结出毛桃 B.?水蜜桃枝条叫接穗,会结出水蜜桃
C.?水蜜桃枝条叫砧木,会结出毛桃 D.?水蜜桃枝条叫砧木,会结出水蜜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6. 如图所示,是一种木腐食用菌——猴头菇,因形似猴头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食材。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菇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疾病。
(1)猴头菇作为一种食用菌,和蘑菇一样也是利用________进行繁殖。
(2)引起胃溃疡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从细胞结构上看,幽门螺杆菌细胞与猴头菇细胞的区别是:幽门螺杆菌没有________。
17.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的大部分和________的表面。
18.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________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________污染。
19. 通过如图所示实验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发生了________现象,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0. 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文字表达式说明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
(2)如果将大量木炭生成的产物,通入到水中,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
(3)如果把木炭换成铁丝,那么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2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22.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功效。现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固体次氯酸钠________g,如果要配成10%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再加水________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3.小乐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________(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b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________。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4. 如图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5. 返校后,同学们发现学校洗手池等多处都摆上了洗手液及免洗洗手液,部分学生还带了酒精湿巾用于同学们的日常防护。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来说明洗手在日常防疫中的作用。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提出问题:洗手能否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⑵作出假设:洗手能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⑶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经高温处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⑤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计算其________,并得出结论
⑷在上述实验中: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
⑸通过研究,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次之,空白组没有,这对你返校后做好个人防护有什么启示? ________。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蝗虫 鱼类 蛙 鸟类
蝗虫 √



鱼类 √




√ √

鸟类
√ √ √
野化的家猫

√ √ √
26.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蝗虫、鱼类、蛙、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问题:
(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__?。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________?。
(3)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提高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________? (填“有利”或“不利”)的。
四、解答题(共7题;共44分)
27. ( 4分 ) 小柯喜爱水蜜桃,家中种有水蜜桃和毛桃两个不同品种的桃树。学习了植物的生殖方式后,小柯想能不能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呢?查阅资料后,小柯得知桃花是两性花,但由于雌蕊和雄蕊成熟的时间不同,而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所以他将毛桃树上的桃花用塑料袋包裹起来,待其雌蕊成熟后,在它的柱头上涂抹水蜜桃桃花的花粉。
(1)你认为小柯的这种方法能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口味的桃子吗?为什么?________ ?。
(2)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你有什么方法? ________ ?。
28. ( 10分 ) 今有10%的硝酸钾溶液160g,分为相等的两份。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
(1)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2)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

29. ( 6分 )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在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cm)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伽利略、霍布斯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________。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0. ( 5分 )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V射下,A为一只昆虫。
(1)标出昆虫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昆虫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飞行,请在图乙框中画出昆虫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31. ( 6分 ) 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长、宽、厚均为5厘米的土块,分别记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甲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_。
(3)若发现V1__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32. ( 8分 ) 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________。
(2)该模型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33. ( 5分 ) 小柯在家煮面条时发现:开着燃气灶煮面条的时候, 水沸腾后,锅上方几乎看不到“白气”(如图甲);把燃气灶的火熄灭后,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此时锅 的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乙)。请用科学原理解释熄火前后两个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D。
2. D
解析: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土壤板结,空气不流通,土壤中的氧气就会减少,这样呼吸作用就会减弱,影响根系的生命活动。适量浇水,适量施肥,施肥过多会导致农作物萎蔫。
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而我国南方多雨,所以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排水防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 B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根据种群的概念解题。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有很多个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A不符合题意;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鲫鱼属于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属于种群,B符合题意;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鱼有很多个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的鱼,不能算一个种群,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昆虫有很多个品种,不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昆虫,不能算一个种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 A
解析: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苍蝇、蜜蜂、家蚕、菜粉蝶、蚊子。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观图可知,A为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D为受精卵。
A、昆虫的一生分发育是从D受精卵开始的。符合题意;
B、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昆虫,A为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D为受精卵,不符合题意;
C、提高蚕丝产量,应当延长家蚕的A幼虫时期,并加强食物投放,不符合题意;
D、蝗虫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中不经历B蛹期,过程表示为 D→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 A
解析:(1)水循环外部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水循环的内部因素是水的三态变化;(2)地球引力地在地球上都差不多的,所以主要考虑太阳辐射和水是否充足.
A.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水源充足,水循环相对其它三个选项是最活跃的,A正确;
B.长江、黄河发源地区,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水源少,不利于蒸发和降水,水循环不活跃,B错误;
C.新疆沙漠地区,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缺少水汽,水循环极不活跃,C错误;
D.南极冰川地区,气温低水的蒸发弱,水循环不活跃,D错误.
故答案为:A
6. B
解析:根据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A.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干冰吸热升华而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周围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因此白雾是小水珠,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打开冰箱门时,外面的水蒸气进入冰箱,在内壁上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从而形成霜,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它外壁的温度很低,空气中水蒸气在外壁上放热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则外壁会潮湿,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 C
解析:分析瓶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强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水的流向即可。
玻璃瓶罩住蜡烛后,蜡烛消耗其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由于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瓶内压强,因此外面的水流入瓶内,使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 B
解析: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分析判断。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这时人感觉比较舒适;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则此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 C
解析:根据对太阳能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A.该太阳能汽车装有蓄电池,白天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藏在电池内,晚上没有太阳时,蓄电池对汽车供电,因此汽车在晚上可以行驶,故A错误;
B.该太阳能汽车不会排放尾气,故B错误;
C.该太阳能汽车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该太阳能汽车电动机产生的热量越多,可供汽车行驶的电能越少,能量利用率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10. B
解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前者: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被空中的“鸢”挡住,从而在地面上形成光线找不到的黑色区域,也就是影子;
后者:窗户的缝隙相当于小孔,“鸢”身上发出的光线经过窗户的缝隙照在墙壁上。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知,上面的光线到达下面,下面的光线到达上面,形成倒立的实像。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 B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据此解答。
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故四条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植物→兔→狐狸→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 C
解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A、肯德基和麦当劳属于垃圾食品,多吃对身体健康不利,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后,虽然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但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未完善,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青春期是我们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期,沉迷于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不仅会大大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要保持警惕并远离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C正确,符合题意;
D、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 A
解析:一朵花通常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结构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植物在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子房会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而花的其他结构花瓣、雄蕊、雌蕊的花柱和柱头等则慢慢凋落。
A、②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其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因为二者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传粉,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完成受精后③雄蕊、④花柱和⑤柱头都会凋落,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 D
解析: 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不符合题意;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大豆幼苗长出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 B
解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能保持接穗的遗传特性。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在题中指出的,水蜜桃枝条作为接穗,毛桃作为枕木,因此将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结果是接穗上只结水蜜桃。B选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 (1)孢子
(2)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真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猴头菇属于真菌,和蘑菇一样也是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2)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因此从细胞结构上看,幽门螺杆菌细胞与猴头菇细胞的区别是: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1)孢子(2)成形的细胞核
17. 水圈;岩石圈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了解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答案为:岩石圈;岩石圈;水圈;
18. 化学;生物
解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故答案为:化学;生物
19. 色散;红光;紫光
解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据此分析解答。
(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发生了色散现象;
(2)根据图片可知,三棱镜对光线A偏折能力弱,则A为红光,B为紫光。
20. (1)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2)紫色石蕊变红变红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解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产物分析;
(3)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钙沉淀产生,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可以看到的现象:紫色石蕊变红变红;
(3)如果把木炭换成铁丝,那么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21. 酒精;过氧化氢
解析:根据碘酒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分析溶质和溶剂。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是过氧化氢,溶剂是水。
22. 6;10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2)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1)需要固体次氯酸钠的质量:50g×12%=6g;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6g=(50g+x)×10%;
解得:x=10g。
三、实验探究题
23. (1)直流电;用燃着的木条接近b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2)②③①
(3)玻璃管b内的气体体积是玻璃管a内气体体积的2倍
解析:(1)直流电的方向是一定的,而交流电的方向是变化的,为了保证在两个试管内只得到一种纯净的气体,就要保证电流方向不变,那么电解水只能使用直流电。
? ? ?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根据氢气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的本质分析;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那么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应该为2:1,据此分析解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直流电。
b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那么产生氢气,它的检验方法为:用燃着的木条接近b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2)电解水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为氧分子的过程,因此正确排序为②③①。
(3)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b内的气体体积是玻璃管a内气体体积的2倍。
24. (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
解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为了使加入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充分溶解,需要进行反复振荡;
(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1)指出仪器A的名称烧杯;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振荡。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5. 平均值;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经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微生物)数,有利于个人防护
解析:1、利用放大镜细菌数是无法计数的,每一个菌落都代表了有大量的细菌组成在一起;
2、人体正常体温是37 ℃ ,与人有关的这些实验中模拟的环境温度一般控制与人体的温度一致;
3、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可确定洗手对控制手上细菌数量的作用,据此提出合理的个人防护。
菌落是大量细菌聚集在一起,利用放大镜是无法计数细菌数的,所以只能通过计算菌落数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因为题中的研究人手上细菌的繁殖情况,所以在三组培养皿中细菌繁殖时的温度要模拟人体的体温, 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 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 ;
通过研究,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次之,空白组没有。说明洗手能减少细菌的数量,多洗手是有效果的。所以启示可以是: 经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微生物)数,有利于个人防护。
故答案为:平均值;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经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微生物)数,有利于个人防护
26. (1)分解者
(2)植物→鱼类→家猫
(3)不利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能量的流动特点以及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与稳定性的关系。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1)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蝗虫→蛙→鸟类→野化的家猫,植物→蝗虫→鸟类→野化的家猫,植物→鱼类→蛙→鸟类→野化的家猫,植物→鱼类→蛙→野化的家猫,植物→鱼类→鸟类→野化的家猫,植物→鱼类→野化的家猫。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所以,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植物→鱼类→野化的家猫。
(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就越强。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对提高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利的。
故答案为:(1)分解者;(2)植物→鱼类→野化的家猫;(3)不利。
四、解答题
27. (1)不能,毛桃和水蜜桃是两种品种的桃子,存在生殖隔离
(2)将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毛桃树干上即可
解析: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
(1)不能,因为小柯这种人工受精的方式仍然是有性生殖,把蜜桃的花粉涂抹在毛桃的柱头上,相当于让毛桃的卵子和蜜桃的精子结合,结出的果实肯定不是水蜜桃;
(2)让毛桃树上结出蜜桃最快捷的方法是嫁接,将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毛桃树干上即可,这是无性生殖的方法;
故答案为:(1)不能,毛桃和水蜜桃是两种品种的桃子,存在生殖隔离;(2)将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毛桃树干上即可。
28. (1)设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解得:y=40g。
答:需蒸发掉40克水.
(2)160g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60g×10%=16g;
那么其中一份溶液的质量为80g,溶质质量为8g;
设需增加硝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10g
答:需增加10克硝酸钾。
解析: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原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出增加硝酸钾的质量和蒸发水的质量。
29. (1)酒易挥发,相同时间里酒挥发得更多
(2)各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相等
(3)C,D
解析:(1)酒精比水易挥发,挥发的多,自然剩余的少,据此分析解得;
(2)如果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残留空气,那么直径不同的管内残留的空气体积不同,自然在完成实验时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不会相等,据此分析;
(3)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判断即可。
(1)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酒易挥发,相同时间里酒挥发得更多。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各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相等,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A.公元1646年前,罗贝瓦尔、波义耳等不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故A错误;
B.科学实验中,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一味的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故B错误;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故D正确。
故选CD。
30.
解析:(1)影子就是光线照不到的黑色区域,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确定昆虫在圆形轨迹上运动时,影子的最左位置和最右位置,那么它影子的运动规律肯定在这两点之间。
(1)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通过A点作竖直向下的垂线,这条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就是昆虫的影子,如下图所示:
?
(2)根据上面的方法,做出昆虫在最左边的影子的位置,然后将左右两个影子的位置连接起来,就是影子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

31. (1)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V1-V3)/125
(3)大于
解析:(1)胶头滴管每次滴入的水的体积非常小,因此可以更加准确的调节水面的高度,使测得的实验数据更准确;
(2)土块中有空隙,因此当水面达到相同高度时,甲土块内水的体积等于土块的实际体积加其中空气的体积,而铁块的体积和土块的实际体积相同,所以V1和V3之差就是甲土块中空气的体积,最后用空气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作比即可;
(3)如果甲比乙的水的体积大,那么说明甲中空气的体积比乙中空气的体积大,则得到结论: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 甲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为 :
(3)若发现V1>V2 , 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32. (1)虾幼体与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
(2)6
(3)增加
(4)分解者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建立起来的;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条渠道流动的。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包含6条食物链,分别为:微藻→虾幼体→鱼→人、微藻→虾→人、微藻→桡足类→虾→人、微藻→桡足类→鱼→人、微藻→牡蛎→人、微藻→牡蛎幼体→鱼→人。
(3)虾和牡蛎属于竞争关系,当牡蛎减少时,虾会增多。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故答案为:(1)虾幼体与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2)6(3)增加(4)分解者
33. 上方的白汽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燃气灶还在加热时,由于周围温度较高, 水蒸气没有液化成白气,所以很少看到“白气”。当停止加热后,周围空气温度较低,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解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分析熄火前后燃气灶周围空气的温度不同即可。
上方的白汽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燃气灶还在加热时,由于周围温度较高, 水蒸气没有液化成白气,所以很少看到“白气”。当停止加热后,周围空气温度较低,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