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
高一语文试卷 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
注意事项: 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2.全部答案均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A.“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 27 分)
的人格范式。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B.冯友兰认为,如何做人是孔子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思考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C.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已”与“治人”的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
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
“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特点。
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何做人的反思。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
A.文章肯定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一观点,并指出了儒学在当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
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
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B.文章引用《论语》中有关君子“言”与“行”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观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
念和“实用理性”精神。
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在修已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
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分析,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各自的优
修已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
缺点。
子之学”。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
D.文章从“君子之学”和“实用理性”精神两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和
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
当代意义。
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
A.君子人格具有现实和平凡的特点,这是它能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践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
B.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 轻思辨,所以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C.是不是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理论系统。可作为观察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一个视角。
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D.若想让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也离不开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的身体力行与引导带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
动。
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子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
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
1
幸福的光亮 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
张金凤 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
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 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
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 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
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
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 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 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 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
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子和每一位顾客。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 A. 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
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 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 B. 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
呵地说。 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 C. 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
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 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
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 A.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
下去。 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 B.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
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 “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 C. 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 还
2
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
D. “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 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
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
6. 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
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
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
但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
为之用。 (选自《宋史·杨业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7. 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6分) B.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C.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D.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中使,帝王宫中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充任。
C.君侯,秦汉时对列侯而为丞相者的尊称,后用于对达官贵人的尊称.
D.寅、巳,古人用来记时的十二地支,其中“寅”排在地支的第一位。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A.杨业为保百姓,劝主投降。宋太宗征讨并围困太原城,使得太原城成为孤城,杨业为了保
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以骁勇闻。宋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 全城中的生灵,劝服他的主子刘继元向宋太宗投降。
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 B.杨业戍边有功,遭人妒忌。杨业将侵入雁门关的契丹军队打得大败,让契丹军队一看见杨
卫大将军。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 业的军旗就立即逃走,引起了戍守边关主将的妒忌,有人偷偷上书诽谤他。
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 C.杨业受人责难,愤然出战。杨业被护军王侁讥讽,愤然出战,并让潘美、王侁等人在谷口
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做好接应,结果潘美、王侁等人为了争功,离开了谷口,杨业战败被擒。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诸军连 D.杨业敢于吃苦,爱护部下。代州北部地区寒冷,而杨业在露天处理军务时旁边不生火,而
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未几,诏 且神情愉快,毫无寒冷的样子;他对部下有恩德,士兵都乐意为他所用。
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遣强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护军王侁沮其议,曰:“君.侯. (1)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5分)
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
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3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5分) 己要表达的“ , 。”的真实意图。
(4)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有远略的表现
是:“ , 。 ”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一)课外阅读
九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 分)
杜甫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________的一种艺术语言,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制造出________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内容, 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
A.首联回想去年重阳情状,叙写今日重阳境况,言语之中包含了万千感慨。 赞不绝口,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________。
B.第三句用拟人手法,“不相放”有不饶人之意,加一“苦遭”意味更深。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
C.第四句“黄花”点题,并与上句中“白发”形成对比,故曰“羞见”。 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________,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
D.尾联追忆十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禁为之断肠。 透彻、动听。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数家珍 美轮美奂 张冠李戴 同舟共济
B.如数家珍 精美绝伦 指鹿为马 齐心协力
C.耳熟能详 精美绝伦 张冠李戴 齐心协力
D.耳熟能详 美轮美奂 指鹿为马 同舟共济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C.这些故事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D.这些故事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1)《阿房宫赋》用“ , 。 ”这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A.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 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用“ , 。”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B.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木”与“流”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引出自 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4
C.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 击,却至今安然无恙,屹立于崇山峻岭中。
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
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二)课内文言知识(12分)
18.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六、写作(60分)
A.以其无礼于晋 良曰:“长于臣”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近日,四川某地的李大爷为了看病,和老伴转了好几趟车终于赶到某知名医院,却被告
C.杳不知其所之也 行李之往来 知医院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已取消了现场挂号服务,就医需要“网上预约”。“网上预约”
D.挟太山以超北海 以吾一日长乎尔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对老年人却是难事,取消现场挂号让“慢了一拍”的一些老人
19. 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求医问药受阻。
①以膏.泽.斯民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居安.思危 在“快一拍”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让“慢了一拍”的群体只能“望网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风.乎舞雩 兴叹”。
⑦骊山北.构而西折 ⑧烛之武退.秦师 针对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
A.①④/③⑥/②⑤/⑦/⑧ B.①⑥/②④/③/⑤⑧/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C.①⑥/②③/⑤/④⑧/⑦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①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①技盖至此乎 ②共其乏困
C.①振之以威怒 ②鼓瑟希
D.①大礼不辞小让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1.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戍卒叫,函谷举。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2.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给“客家围龙屋”下定义。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6分)
①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②客家人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
至闽粤赣边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建造的围龙屋防范严密,甚为
安全。③围龙屋里面房多、厅多、天井多、人也多,正体现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特点。④围
龙屋对外是全封闭的,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
闭得严严实实的。⑤近一百多年来,不少客家围龙屋虽然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
5
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B【解析】B项,观点混淆,“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思考的结果”并非冯友兰的观点,而是
作者的看法。
2. C【解析】C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未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
3.B【解析】B项,强加因果,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并不是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实践、轻思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4.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
红火”错。根据原文第7段“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
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货却备得很全”以及第8段“她
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生意愈发红火”可知,小店生意红火的原因是旺旺妈乐观、办事
利索、勤劳肯干、加工净菜、超市货全。
5.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运用了心理描写、肖
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错误。文中没有对旺旺妈进行心理描写。
6.(1)乐观开朗。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2)勤劳能干,
做事利索。善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这些细节表现了
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3)热心助人。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
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4)关爱家人。 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答
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7. (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 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后经过旺旺
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 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
望,乐观面对。(3)揭示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
光明的生活。(每点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8.B(原文标点为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
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9.D(排在地支的第一位的是“子”)
10.C(“结果潘美、王侁等人为了争功”说法错误,原文“美不能制”说明潘美并没有争功)
11.(1)大军驻扎在桑乾河,适逢曹彬的军队失利,各路军队收兵返回,潘美等回到代州。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次”“会”“班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身上负伤几十处,士兵们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杀了几十上百个敌人。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被”“殆尽”“手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杨业,并州太原人。二十岁侍奉刘崇,以骁勇闻名。宋太宗征伐太原,素来听说杨业的
名声,曾经悬赏要得到他。不久太原这座孤城难以守住,杨业劝他的主上刘继元投降,以保
全生命。刘继元投降后,皇帝派遣宦官召见杨业,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皇
帝认为杨业对边防事务熟悉,再次升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适逢契丹入侵雁门,
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自西路出发,由小路到雁门北口,从南面背后攻击他们,契丹大败。
从此,契丹的军队看见杨业的军旗就领兵离开。戍守边境的主将大多忌恨他,有人暗中上书
诽谤他,皇帝看见这些奏章都不问,把这些奏章封好交给杨业。
雍熙三年,大军北征,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任命杨业为他的
副职。各军接连攻下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州,大军驻扎在桑乾河,适逢曹彬的军队失
利,各路军队收兵返回,潘美等回到代州。不久,下诏迁移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州的
百姓到内地,命令潘美等率领的军队护送他们。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更强大,不
可与他们交战。派强弩手一千人在谷口列阵,用骑兵在半路救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万无一
失了。”护军王侁反对他的主张,说:“您平时号称无敌,如今见到敌人逗留徘徊不与他们
交战,难道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不是贪生怕死,是因为时机不利,白白地使士
兵伤亡而不能建立功业。如今您责备我不愿牺牲,那我就先于各位出战。”于是指着陈家谷
口说:“各位在这里安排好步兵和强弩手,分为左右两翼来支援,等我杨业转战到这里,就
用步兵夹击救援我,否则,将全军覆没。”潘美就与王侁率领部下在谷口布阵。自寅时到巳
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以为契丹败走,想要争杨业的功劳,就领兵离开谷口。潘美
不能制止,就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二十里。不多时听说杨业失败,立即指挥军队撤退。杨业
奋力作战,自中午到傍晚,果然到了陈家谷口。望见没有人,就捶胸大哭,再次率领部下士
兵奋力战斗,身上负伤几十处,士兵们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杀了几十上百个敌人。马
受重伤不能前进,于是被契丹军捉住。杨业因此叹息说:“皇帝待我恩厚,本期望讨伐敌人
保卫边疆来报答,却被奸臣逼迫,导致朝廷军队大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
食,三天后遇难。
杨业没有读过书,忠烈武勇,足智多谋。练习攻防战术时,与士卒同甘苦。代州北部地
区苦于寒冷,人们大多穿皮毛衣,杨业在露天处理军中事务,旁边不生火,侍从几乎要冻僵
倒下,而杨业神情愉快,没有寒冷的样子。他处理政务简要,统领部下有恩德,所以士兵乐
意为他所用。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12.D【解析】D.“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对,忆骊山往事,意在推原祸本,抒发忧国伤时
之感,感叹唐明皇荒淫无度,以致世乱路难。故选D。
13.①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时局动荡,诗人频年迁徙,去年于郪县登高,今年又流落在涪江
之滨,他渴望过上安稳的生活。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菊花依旧放、美丽,诗人虽不甘衰老,
白发却不饶人。③对迫不得已而寄人篱下的感伤。乱世中漂泊他乡,生活常要靠人接济,诗
人感到忧愁、无奈。④对贪图享乐、造成天下大乱的统治者的批判。唐玄宗不恤民艰,贪图
享受,导致了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叛乱平定后,社会还是不得太平,最高统治者即是
祸乱的根源。(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
【解析】首联“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回想去年重阳还在“郪县北”,今日重
阳却又到了“涪江滨”,表达诗人对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境遇的感慨,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之
情。颔联“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白发不饶人,菊花却依旧开放、美丽,借
“白发”“黄花”两个意象的对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颈联“世乱郁郁久为客,
路难悠悠常傍人”,社会动荡,自己长时间漂泊他乡,生活常要靠人接济,表达诗人寄人篱
下的感伤之情。尾联“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酒阑以后,忽忆骊山往事,叹
明皇贪图享乐,以致世乱路难。表达对贪图享乐的统治者的批判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3)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4)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五、语言文字运用(27分)
(一)课外阅读
15.C
【解析】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如数家珍”
不可做定语,所以此处选用“耳熟能详”更恰当。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精美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此处修饰的对象是瓷器,所以选用“精美绝
伦”更恰当。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语境说的是文化传统的隔阂会使国外文博学界在
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弄错对象,并非有意为之,故此处选用“张冠李戴”更恰当。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语境未说“难关”,选“齐心协力”更合适。
16. A
【解析】由下文的“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可知,“容易被理解”应是 “这些故
事” ,“容易被理解”放后边与下文衔接更自然,所以可排除B、D两项。A项中用“又”承
接上文,更明确地表明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所以应选A项。
17.D
【解析】句子存在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介词“在”应放在“国家”前:二是“使中国
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错误可将“使”改为“给”。据此可知,D项修改最恰当。
(二)课内文言知识
18、B
【解析】(B项,均为介词,给,替;A项,介词,对,向/介词,比;C项,动词,到/用在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连词,来/介词,因为。)
19. B
【解析】
①⑥名词作动词/ ②④形容词作动词/ ③形容词作名词 / ⑤⑧使动用法/⑦名词作状语
20. D
【解析】A项途、斑B项盍、供C项震、稀
21. B
【解析】B项状语后置,其他被动句
22.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给“客家围龙屋”下定义。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6分)
参考: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1分)的具有安全性(1分)、合族聚居性(1分)、封
闭性(1分)、坚固性(1分)等特点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1分)。(句子不连贯扣1分,
超过字数扣1分)
六、写作(60分)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紧密贴合当下许多医院实行预约挂号制度对老
年群体的影响,要求考生深入分析这社会事件,表达观点和看法。可以摆现象一明危害一析
原因一谈方法。最好就事析理,通过现象挖掘本质,同时联想社会上的类似事件综合分析。
写本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思考社会现象,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大语文观。
参考立意:
1.智能时代不能让任何人出局。
2.心系慢拍人群。
3.给慢拍人群插上“互联网”翅膀。
4.“互联网+”时代,请别落下慢拍人群。
5.网络时代,谁来拉慢拍人群一把。
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不整体分析材料,只是习惯性抓关键词,谈大道理。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题要求“就事
论事”,不能让文章的中心游离于“事件”之外。
写此题要明确“这种现象”是什么?
明确:在“快一拍”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让“慢了一拍”的群体只能
“望网兴叹”。
很多学生就抓住材料中某个词立意,立意偏颇 :
1.与其快节奏,不妨慢生活。
2.抓住“老人”这个词,写要关爱“空巢老人 ”,孝敬老人 (或孝道文化 )。
3.从老人求医问药受阻,提炼出“关爱弱势群体”的立意。
4.从“网上预约”“信息化”“智能化”等词提炼出“科技 (时代)发展,全民协行 ”“紧跟科
技潮流”等。
5.不再推行预约挂号。(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脱离材料,胡乱立意 )
二、内容空洞,走不出试题材料。
就事论事,反复叙述材料,这样会对文章中心缺少必要的拓展,导致文章内容单一,
“就事论事”不应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角度 ,可以从多个角度评论 ,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
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提出解决办法等。但须谨记,所评所说,要紧扣所评之“事 ”,不
可游离于“事”之外,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