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5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5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1 15:52:01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城市风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观看视频,思考:从视频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宋代的社会状况?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分析宋代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表格法,整理归纳宋代经济发展表现;
3.知古鉴今,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总结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农业的发展
耕获图
秧马
结合文字和图片材料,试着说出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农业发展表现①:耕作技术提高,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结合文字和图片材料,试着说出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
宋真宗时,江淮两浙大旱,水田不登,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种三十万斗,给以上地区播种,获得成功。南宋时,占城稻遍布各地。
作物



平均产量
240
160
120
农业发展表现②:粮食作物:
水稻品种发展,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结合文字和图片材料,试着说出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
嘉树种木绵,天何厚八闽。
厥土不宜桑,蚕事殊艰辛。
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江东易此种,亦可致富殷。
——谢枋得《谢刘纯布惠木棉布》
农业发展表现③: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表现方面
类别
具体表现
宋代
经济
发展
农业
耕作技术
耕作技术提高,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粮食作物
水稻品种发展,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经济作物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总结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欧阳修《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
蜀地丝织品
手工业发展表现①: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兴起。
黄道婆,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推广纺织技术以及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清代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她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丝织业
棉纺织业
制瓷业
宋真宗年号景德,皇帝偏爱昌南镇产陶瓷,赐名昌南镇为景德镇。景德镇制瓷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景德镇陶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蜚声中外。
宋人称赞宋瓷:
冰瓷金缕胜琉璃
花瓷雪乳珍奇
手工业发展表现②:制瓷业
宋代制瓷业发展辉煌,形成五大名窑;兴起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瓷都。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造船业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
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方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手工业发展表现③: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于领先地位;
南宋海船,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表现方面
类别部门
具体表现
宋代
经济
发展
农业
耕作技术
耕作技术提高,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粮食作物
水稻品种发展,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经济作物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业
宋代制瓷业发展辉煌,形成五大名窑;兴起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瓷都。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于领先地位;南宋海船,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总结
商业的发展
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
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鼓统一关门歇业。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店铺林立
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市镇、草市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商业发展表现①:城市的发展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店铺林立;
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市镇、草市。

《货郎图》局部
城市
泉州
广州
市舶之利(利润)最厚(丰厚)。——宋高宗
管理海外贸易
商业发展表现②: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海外贸易
货出军储推赈济,
转行交子颂轻便。
——薛田《成都书时百韵》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商业发展表现③: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货币
表现方面
类别部门
具体表现
宋代
经济
发展
农业
耕作技术
耕作技术提高,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粮食作物
水稻品种发展,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经济作物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业
宋代制瓷业发展辉煌,形成五大名窑;兴起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商业
城市
商业城市出现,店铺林立;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市镇、草市
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总结
商业中心
瓷都
纺织中心
苏湖粮仓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南方
造船中心
世界商港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北方
历史时期
南方经济的发展阶段
经济重心的南移阶段
魏晋南北朝
唐朝中期
南宋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南方
为南移奠定基础
开始南移
完成南移
得到开发
迅速发展
超过北方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水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材料四: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陂(bei)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圩(wei)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地区政策的推动
②北方人南迁,南方劳动力充足
人口
(户)
人口
(户)
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表现方面
类别部门
具体表现
宋代
经济
发展
农业
耕作技术
耕作技术提高,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粮食作物
水稻品种发展,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经济作物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业
宋代制瓷业发展辉煌,形成五大名窑;兴起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商业
城市
商业城市出现,店铺林立;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市镇、草市
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总结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主要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南方劳动力充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地区政策的推动。
练习检测
1.“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这一现象说明宋朝(  )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科技进步
C.海外贸易扩大
D.商品经济发展
D
从《清明上河图》(局部)中,你还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这说明经济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信息:船只规模大,手工业发达
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交通




……
信息:沿街店铺,商业发达
信息:水运便利,交通发达
……
请从《清明上河图》中再找一例景致,并解释如何反映宋代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