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南海一号复原图
稻花香——农业的发展
技艺尖——手工业的兴盛
百业兴——商业贸易的繁荣
目
录
牛耕
灌溉
扬场
堆秸
入仓
插秧
收割
请观察教材41页《耕获图》,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农业生产活动?
脱粒
宋代两浙路亩产量最高,明州政和年间出现了亩产稻谷6~7石的高产纪录。南宋四川及长江下游高产地区亩产米可达2~3石,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漆侠:《宋代经济史》
占城稻
出产于印支半岛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它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50余日。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长江中下游和太
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棉花
茶树
南方普遍种植
北宋至南宋初仅限广东和福建
南宋后期推进到江淮和川蜀
请你从图中找出水稻、棉花、茶叶的主要生产地,并比较南北分布数量。
北方:3个
南方:18个
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再探《耕获图》,思考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的原因?
2、优越自然条件
3、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4、一年两熟和复种技术的推广
《耕织图》上的提花机乃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构完整的提花机,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
找出图中丝织品的主产地,并比较南北分布数量。
两宋时期,丝织业技术高超,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北方:2个
南方:4个
名称
产地
特点
定窑
河北定州
白瓷
汝窑
河南汝州
青瓷
官窑
河南汴京(开封)
体薄色清
哥窑
浙江越州
青瓷
冰裂纹
钧窑
河南禹州
红、紫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找出图中的制瓷业中心
观看视频,请你浅谈宋代海船在技术上有哪些进步?
两宋时期的造船业,在当时的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水密舱
找出图中的造船中心,并比较南北分布数量?
北方:0个
南方:5个
宋代造船业中心在南方
西市
东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北宋开封城平面图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肆
对比两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北宋开封城与唐都长安城的布局有何不同?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北宋开封城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材料一: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二:“沿江数万家﹐廛肆甚盛﹐列肆如栉”,“虽钱塘﹑建康不能过”﹐“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即草市。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宋朝都市商贸发展的表现
https://www.
形成草市
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草市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商业突破市坊的界限,街道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市坊界限
时间限制
出现“交子”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
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结合《宋代海外贸易图》简述宋代海外贸易路线。
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
——《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较市舶司南北分布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
市舶司集中分布在南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请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从汉朝到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有何发展趋势。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
生活并不富裕
经济并不繁荣
江南经济不断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根据材料,探讨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
生产技术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战乱不休.
材料二:北方移民大量涌入。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南宋人口是1684万,到淳熙六年(1179年)达到2950多万,20年间人口增加了近3/4。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四:(宋)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
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
货求其种。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南方
北方
经济重心
三国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代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