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2张PPT)+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2张PPT)+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1 16:10:30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目标】
1.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知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定“四个自信”。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中共十二大(1982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开国大典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致开幕词
2.中共十三大(1987年)
立国之本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南方讲话(1992年)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中共
十二大
邓小平理论
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
中共
十三大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南方
讲话
中共
十四大
中共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实践、总结、提高、再实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发展才
是硬道理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
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国家。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国速度”“中国实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诠释
十天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
彰显着:
党把人民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初心;
中国强大的生产力;
党在先进文化道路上的指引。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
胡锦涛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
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
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作《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走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走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南方讲话-----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共十四大-----
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
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堂小结: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
1.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B
课堂练习:
2.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
九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  )
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课堂练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