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西半球的国家》章末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且兼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俄罗斯 D.美国
2.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土东、西两面临大洋
B.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C.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D.许多农产品产量、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3.有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远洋归来在纽约港靠岸了,卸货工人说都是农产品。请你猜一猜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农产品?( )
A.热带农产品 B.玉米 C.大豆 D.小麦
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的数字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农业带,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小麦带 B.②﹣玉米带 C.③﹣乳畜带 D.④﹣棉花带
5.关于农业带②形成的主导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
D.劳动力资源多,工资水平低
6.农业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好处是( )
A.加大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B.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C.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D.保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读美国本土工业城市和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
7.有关美国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最大的工业区是东北部工业区
B.休斯敦是南部工业区的城市
C.西部工业区濒临大西洋
D.五大湖附近是美国历史悠久的工业基地
8.由图可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①气候暖湿,地形平坦
②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③五大湖水运便利,沿海多良港
④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列城市与其主要地理事项对应正确的是( )
A.洛杉矶﹣﹣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
B.旧金山﹣﹣温带海洋性气候
C.纽约﹣﹣美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D.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河口
读美国地形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有的年份,冬季北部的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直达新奥尔良,形成大风寒潮天气。这种现象的形成( )
A.与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关
B.与西部高大的山系有关
C.与中部低缓的平原有关
D.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有关
11.据图可以推断,密西西比河下游( )
①水流速度快
②水流平缓
③水量大
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如表为英国、德国、南非、巴西在进口博览会设立的特色展品,其中表示巴西的序号是( )
国家
主要展品
①
医疗和生命科学、创意产业、人工智能
②
甘蔗酒、特色咖啡、足球和牙科产品等
③
人工智能、制造业、汽车等
④
钻石、水果、葡萄酒、羊毛
A.① B.② C.③ D.④
13.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
A.白种人约占40% B.黄种人数量多
C.黑种人数量最多 D.混血种人数量多
读巴西城市和交通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4~18题。
14.下列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马孙河流量大,落差小,航运价值大
B.亚马孙河流域是巴西主要农业区
C.矿产资源种类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D.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5.以下是同学们对巴西铁路分布的归纳,正确的是( )
①主要分布在中部
②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③主要分布在平原
④主要分布在高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据图推测,下列要素中对巴西铁路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
A.河流 B.矿产 C.人口 D.城市
17.图中巴西的北部没有铁路分布,主要原因可能是这里( )
①地形崎岖,施工难度大
②农矿资源较少
③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④经济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四季如春,其形成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19.亚马孙河流分别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因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其开发与保护一直备受世界关注,该雨林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
①提供大量木材,增加收入
②调节全球气候
③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④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下列对于巴西自然资源利用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在亚马孙平原大肆砍伐热带雨林改种橡胶或农作物
B.将人口从稠密区全部迁移到巴西高原内部的稀疏区
C.由于咖啡价格高,应把甘蔗和香蕉种植区改种咖啡
D.利用丰富的铁矿发展铁矿开采、钢铁、机械等工业
二、综合题
21.美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农业国.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2010年总人口3.1亿,居世界第 位, 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2)甲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 山脉,B 河流.
(3)读乙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4)在甲图中绘出农业带中的乳畜带范围(在图中左下角自己设计图例).
(5)读资料,概括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平原,这里人口稀疏,其自然原因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的雨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
(2)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请根据图中信息,说说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社会经济原因。 。
23.美国和巴西都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来源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大豆分布图(图1)和巴西大豆分布图(图2)
材料二 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国
种植期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巴西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种植期
(1)根据图1描述美国本土的地形特点。 。
(2)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与巴西的亚马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河流里程长,水资源丰富,但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远大于亚马孙河,试分析其人文原因。 。
(3)现在美国大豆和巴西大豆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气候类型是 ;巴西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气候类型是 。
(4)美国大豆和巴西大豆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差异大,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大豆比巴西大豆生长周期 (填“长”或“短”),两国大豆收获期相差约半年的原因是 。
(5)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美国大豆和巴西大豆,单纯从运输成本考虑, (国家)的优势明显,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热带;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全部位于北温带;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跨寒温两带;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夏威夷州属于大洋洲,所以美国地跨两洲,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跨寒、温、热三带。
故选:D。
2.解: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故A叙述正确;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故B叙述正确;
美国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C叙述错误;
美国许多农产品产量、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小米、大豆、玉米等,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3.解: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它生产的小麦、大豆、玉米、乳肉、烟草等都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由于热带气候比较狭小,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解:读图可得,①是玉米带,②是乳畜带,③是小麦区,④是棉花带,故D正确。
故选:D。
5.解:图中②是美国的乳畜带,该农业带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该地区气候冷湿,水源充足,城市与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故A正确。
故选:A。
6.解:美国农业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的好处是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减少劳动力,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故选:B。
读美国本土工业城市和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
7.解:美国最大的工业区是东北部工业区,故A叙述正确;
读图可得,休斯敦是南部工业区的城市,故B叙述正确;
西部工业区濒临太平洋,故C叙述错误;
五大湖附近是美国历史悠久的工业基地即东北部工业区,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8.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基础较好,发展历史悠久,濒临五大湖,沿海多良港,交通便利,图示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工业区。
故选:D。
9.解:读图可得,洛杉矶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故A错误;
旧金山是华人在美国主要的聚集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故B错误;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美国政治中心是华盛顿,故C错误;
读图可得,新奥尔良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故D正确。
故选:D。
读美国地形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解:美国中部是地势低平的大平原,来自北部的冷空气无高大山脉阻挡,可直达新奥尔良,故C正确。
故选:C。
11.解: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稳,水能资源不丰富;美国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多,因此密西西比河下游水量丰富。
故选:B。
12.解:巴西是位于热带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巴西的特色展品是②,因为巴西盛产甘蔗、咖啡柑橘等热带作物,所以有甘蔗酒和特色咖啡和橘汁,巴西足球文化发达,展品种有足球,巴西的牙科发展历史悠久,所以有牙科产品。
故选:B。
13.解: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约占全国总人数的40%。
故选:D。
读巴西城市和交通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4~18题。
14.解:亚马孙河流量大,落差小,航运价值小,A不符合题意;
巴西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B不符合题意;
巴西矿产资源种类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C符合题意;
巴西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以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解:读图可知,巴西铁路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和巴西高原,该地区城市与人口较多,故D正确。
故选:D。
16.解:读图可知,巴西铁路主要分布在人口城市密集、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河流对巴西铁路分布影响最小。
故选:A。
17.解: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平原,该地形区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疏,经济落后,没有铁路分布,故B正确。
故选:B。
18.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由于海拔高,该城市四季如春,故其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选:B。
19.解: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热带雨林,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故选:C。
20.解:不能随意砍伐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故A错误;
不能将人口从稠密区全部迁移到巴西高原内部的稀疏区,因为人口的分布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故B错误;
巴西大量种植咖啡、甘蔗和香蕉等热带农产品,但不能过量种植咖啡,故C错误;
巴西利有丰富的铁矿发展铁矿开采、钢铁、机械等工业,故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21.解:(1)美国2010年总人口3.1亿,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2)读图可知,甲图中字母A是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B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
(3)由美国年降水量图可知,美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
(4)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附近,该处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的牧草生长.据此设计图例填图即可.
(5)由资料可知,信息技术产业是美国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属于支柱产业,发展迅速,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表现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形成许多新的部门,新增就业机会,使得美国的经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为美国国内创造了巨大财富.
故答案为:(1)三;移民;(2)落基;密西西比;(3)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
(4)
(5)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形成许多新的部门,新增就业机会,使得美国的经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为美国国内创造了巨大财富.
22.解:(1)巴西的北部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河,该河流冲击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平原,这里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人口稀疏;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当前正面临着日益减少的危机,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为保护热带雨林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就是不乱砍滥伐雨林和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
(2)巴西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以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1)亚马孙;这里是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气候等;(2)开发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3.解:(1)美国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
(2)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与巴西的亚马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河流里程长,水资源丰富,但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远大于亚马孙河,其人文原因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货运量大;而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疏,货运量小。
(3)美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地形平坦,该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巴西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该地形区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4)巴西纬度较低,气温高,作物熟制多,美国比巴西大豆生长周期长,两国大豆收获期相差约半年的原因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美国位于北半球,巴西主要位于南半球。
(5)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巴西和美国大豆,单纯从运输成本考虑,由于美国距离中国近,运输距离短,所以美国的优势明显。
故答案为:(1)美国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2)密西西比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货运量大;而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疏,货运量小;(3)大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4)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5)美国;美国距离中国近,运输距离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