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关于振幅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B.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位移的大小等于振幅
C.振幅等于振子运动轨迹的长度
D.振幅越大,表示振动越强,周期越长
2.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
B.质点振动的周期为4
s
C.2
s时质点的位移为5
cm
D.4
s时质点的速度方向为+x方向
3.有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x1=6sin
(100πt+)
cm,x2=6sin
(100πt+)
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的振幅相同
B.它们的周期相同
C.它们的相位差恒定
D.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
4.某质点做简谐运动,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开始计时,则( )
A.当质点再次经过此位置时,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B.当质点的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当质点的加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加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5.周期为2
s的简谐运动,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60
cm,则在此时间内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次数和振子的振幅分别为( )
A.15次,2
cm
B.30次,1
cm
C.15次,1
cm
D.60次,2
cm
6.一质点做简谐运动,振幅是4
cm、频率是2.5
Hz,该质点从平衡位置起向正方向运动,经2.5
s质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4
cm,24
cm
B.-4
cm,100
cm
C.0,100
cm
D.4
cm,100
cm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7.(18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t1时刻和t2时刻,物体的位移各是多少?
(2)这个物体的振幅是多大?
(3)这个振动的周期是多少?频率是多大?
(4)判断t1、t2时刻的物体运动方向。
(4)沿负方向远离平衡位置 沿正方向远离平衡位置
8.(12分)物体做简谐运动,通过A点时的速度为v,经1
s
后物体第一次以相同速度v通过B点,再经过1
s物体紧接着又通过B点,已知物体在2
s内所走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该简谐运动的周期和振幅分别是多大?
(15分钟 40分)
9.(7分)(多选)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取水平向右为弹簧振子位移的正方向,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振动曲线,由曲线所给的信息可知( )
A.t=0时,振子处在B位置
B.t=1
s时,振子处在C位置
C.t=3
s时,振子的振动方向水平向左
D.t=2.5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5
cm
10.(7分)一弹簧振子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2.5πt,位移y的单位为m,时间t的单位为s。则( )
A.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
m
B.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
s
C.在t=0.2
s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
D.在任意0.2
s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均为0.1
m
11.(7分)(多选)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可知( )
A.甲加速度为零时,乙速度最小
B.甲、乙的振幅之比A甲∶A乙=2∶1
C.甲、乙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
D.1.25~1.5
s时间内,甲的回复力大小增大,乙的回复力大小减小
12.(19分)如图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下的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甲图是振子静止在平衡位置时的照片,乙图是振子被拉伸到左侧距平衡位置20
cm处,放手后,再向右运动周期内的频闪照片。丙图是振子从放手开始在周期内的频闪照片。已知频闪的频率为9.0
Hz,则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t0是多少?振动的周期T是多大?振子在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后1
s内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PAGE 简谐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关于振幅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B.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位移的大小等于振幅
C.振幅等于振子运动轨迹的长度
D.振幅越大,表示振动越强,周期越长
【解析】选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但振幅的大小与周期无关。
2.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
B.质点振动的周期为4
s
C.2
s时质点的位移为5
cm
D.4
s时质点的速度方向为+x方向
【解析】选C。由图知质点振动的振幅为5
cm,故A错误;由图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8
s,故B错误;2
s时质点位于振幅处位移为5
cm,故C正确;4
s时斜率为负,速度方向为-x方向,故D错误。
3.有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x1=6sin
(100πt+)
cm,x2=6sin
(100πt+)
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的振幅相同
B.它们的周期相同
C.它们的相位差恒定
D.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
【解析】选D。由题意知,第一个简谐运动的振幅为A1=6
cm,第二个简谐运动的振幅为A2=6
cm,所以它们的振幅相同,故A正确;第一个简谐运动的圆频率为ω1=100π
rad/s,其周期为T1==0.02
s,第二个简谐运动的圆频率为ω2=100π
rad/s,其周期为T2==0.02
s,周期相同,故B正确;第一个简谐运动的相位为φ1=100πt+,第二个简谐运动的相位为φ2=100πt+,相位差为Δφ=φ2-φ1=,恒定不变,故C正确;由以上看出,两个简谐运动存在相位差,步调不一致,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4.某质点做简谐运动,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开始计时,则( )
A.当质点再次经过此位置时,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B.当质点的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当质点的加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加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解析】选D。必须再次同方向经过该位置才是一个周期,A错;根据对称性,在平衡位置两侧存在速度相同的点,B错;若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加速度为零,再经过半个周期其加速度又变为零,C错。
5.周期为2
s的简谐运动,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60
cm,则在此时间内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次数和振子的振幅分别为( )
A.15次,2
cm
B.30次,1
cm
C.15次,1
cm
D.60次,2
cm
【解析】选B。在半分钟内振子完成15次全振动,经过平衡位置的次数为30次,通过的路程s=4A×15=60A=60
cm,故振幅A=1
cm,B项正确。
6.一质点做简谐运动,振幅是4
cm、频率是2.5
Hz,该质点从平衡位置起向正方向运动,经2.5
s质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4
cm,24
cm
B.-4
cm,100
cm
C.0,100
cm
D.4
cm,100
cm
【解析】选D。周期T==
s=0.4
s,t=2.5
s=6T,质点在2.5
s时将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故位移为4
cm,路程为6×4A+A=25A=100
cm,故正确选项为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7.(18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t1时刻和t2时刻,物体的位移各是多少?
(2)这个物体的振幅是多大?
(3)这个振动的周期是多少?频率是多大?
(4)判断t1、t2时刻的物体运动方向。
【解析】(1)从图中直接读出t1时刻的位移为-3
cm;t2时刻的位移为2
cm。
(2)振幅指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从图中读出位移最大值为5
cm,因此振幅为5
cm。
(3)振动是一个周期性往复运动,图中a和b表示物体完成了一次全振动又回到原来的状态,经历的时间即周期。可见,这个振动的周期为2
s,频率为0.5
Hz。
(4)由图像可以看出,t1时刻的下一时刻的位移变大且远离平衡位置指向负方向,所以可以判断t1时刻物体正沿着负方向远离平衡位置。同理可以判断t2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为沿着正方向远离平衡位置。
答案:(1)-3
cm 2
cm (2)5
cm (3)2
s 0.5
Hz
(4)沿负方向远离平衡位置 沿正方向远离平衡位置
8.(12分)物体做简谐运动,通过A点时的速度为v,经1
s
后物体第一次以相同速度v通过B点,再经过1
s物体紧接着又通过B点,已知物体在2
s内所走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该简谐运动的周期和振幅分别是多大?
【解析】物体通过A点和B点速度大小相等,A、B两点一定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依题意作出物体的振动路径草图如图甲所示,物体从A向右运动到B,即图中从1运动到2,时间为1
s,从2运动到3,时间为1
s,从1到3共经历了0.5T,即0.5T=2
s,T=4
s,2A=12
cm,A=6
cm。
在图乙中,物体从A先向左运动,当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通过B点时,即图中从1运动到2时,时间为1
s,从2运动到3,时间为1
s,同样A、B两点关于O点对称,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到3共经历了1.5T,即1.5T=2
s,T=
s,1.5×4A=12
cm,A=2
cm。
答案:T=4
s,A=6
cm或T=
s,A=2
cm
(15分钟 40分)
9.(7分)(多选)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取水平向右为弹簧振子位移的正方向,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振动曲线,由曲线所给的信息可知( )
A.t=0时,振子处在B位置
B.t=1
s时,振子处在C位置
C.t=3
s时,振子的振动方向水平向左
D.t=2.5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5
cm
【解析】选A、C。由振动图像可知t=0时,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说明振子处于B位置,故A正确;由振动图像可知t=1
s时,振子的位移为零,说明振子处于平衡位置O处,故B错误;t=3
s时振子经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根据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t=3
s时刻振子的速度沿负方向,即振子的振动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弹簧振子的周期为T=4
s,振幅为A=10
cm,振动方程为
x=-A
cos
t
cm=-10cos
t
cm,将t=2.5
s代入解得x=5
cm,故D错误。
10.(7分)一弹簧振子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2.5πt,位移y的单位为m,时间t的单位为s。则( )
A.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
m
B.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
s
C.在t=0.2
s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
D.在任意0.2
s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均为0.1
m
【解析】选C。振子做简谐运动,振动方程为y=0.1sin2.5πt,可读出振幅A=0.1
m,故A错误;振子做简谐运动,振动方程为y=0.1sin2.5πt,可读出圆频率为2.5π
rad/s,故周期T==
s=0.8
s,故B错误;在t=0.2
s时,振子的位移最大,故速度最小,为零,故C正确;根据周期性可知,振子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是4A,但四分之一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是A,故D错误。
11.(7分)(多选)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可知( )
A.甲加速度为零时,乙速度最小
B.甲、乙的振幅之比A甲∶A乙=2∶1
C.甲、乙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
D.1.25~1.5
s时间内,甲的回复力大小增大,乙的回复力大小减小
【解析】选B、C、D。分析振动图像可知,振子甲加速度为零时,振子乙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A错误;根据振动图像知甲、乙的振幅分别为A甲=10
cm、A乙=5
cm,所以甲、乙的振幅之比为A甲∶A乙=2∶1,故B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个振子的周期分别为T甲=2.0
s,T乙=1.0
s,甲、乙两个振子的周期之比为
2∶1,频率:f=,所以甲、乙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故C正确;1.25~1.5
s时间内,甲远离平衡位置,位移增大,回复力大小增大,乙向平衡位置运动,位移减小,回复力大小减小,故D正确。
12.(19分)如图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下的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甲图是振子静止在平衡位置时的照片,乙图是振子被拉伸到左侧距平衡位置20
cm处,放手后,再向右运动周期内的频闪照片。丙图是振子从放手开始在周期内的频闪照片。已知频闪的频率为9.0
Hz,则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t0是多少?振动的周期T是多大?振子在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后1
s内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T有3次频闪时间间隔,
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t0==
s
T=3×
s=
s,
所以T=
s
t=1
s=T,走的路程为3个振幅
所以路程s=3×20
cm=60
cm。
答案:
s
s 60
cm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