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1 09: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娱乐
假如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两宋,我们该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呢?我们还可能会有哪些见闻呢?
北 宋

西 夏

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南北饮食差异
主食 肉食
北方
南方
面食
米饭
羊肉

《水浒传》和《射雕英雄传》中有多处这样的场景:一行人来到一酒馆,某人说:“小二,來五斤牛肉……”
东坡肉
腊八粥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俗
农村百姓
城市平民
贵族官僚
场景一:大街上,车水马龙。许多外出的人乘着马车接踵而过。
场景二:家住郊区的游客到杭州游玩,匆匆忙忙游玩到下午时分,虽然没有尽兴,但还是决定折返,以免晚上露宿街头。
瓦子
瓦子出现的原因:
随着城市繁荣,
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勾栏
蹴鞠
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 !”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重阳节
B.元旦节
C.腊八节
D.中秋节
E.清明节
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习俗?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娱乐活动
节日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节俭 奢侈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缠足
南北方差异
城乡差异
“邸店如云屯”
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瓦子
1.南宋朱熹言:“今世之服,大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说明了( )
①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③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④民族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2.下列对宋朝北方一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身着黑色的小袖狭身短衣在田间劳作
B.吃饭以面食为主
C.赶着马车带着全家出去串门
D.住宅是低矮的茅草屋
C
3.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就是( )的兴旺
A.建筑业
B.旅店业
C.饮食业
D.旅游业
B
4. 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为( )
A.坊郭户 B.蕃市
C.瓦子 D.榷场
C
5.下图是一幅以儿童生活为主的风俗画,请你判断它
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社会生活(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C
1.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的,卖古玩、字画的,剃头、剪头的,相面、算卦的等等,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瓦子”是一种什么场所?
(2)它在宋朝城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从它的内容上看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哪两方面?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恢弘巨作之一。作品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工具和民俗等方面丰富而形象的资料。看下图回答:
(1)图中的建筑是商肆、酒店还是民居?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2)宋代流行哪些娱乐活动?
(3)宋代有哪些运输
工具?
我知道了……
我收获了……
我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