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1、武昌起义 成功的原因: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群众基础 长期准备
2、经过
3、结果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共进会会长
孙 武
文学社社长
蒋 翊 武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等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湖北军政府旧址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武昌起义纪念章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1996年)
A清廷湖北当局的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C
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握的革命政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C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C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1、准备武装干涉
“严守中立”
(原因、实质)
2、操纵“南北和谈”
北方和谈代表唐绍仪
南方和谈代表伍廷芳
孙中山任命伍廷芳为南方和谈代表的委任状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C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①控制北洋新军②立宪派的支持 ③帝国主义的扶植④革命党人妥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2000)
A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D
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其出发点是
A维护中国统一 B阶级立场不同 C殖民利益得失 D社会制度差异
C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的妥协
A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成立概况
性质
内外政策
<临时约法>
对内
对外
法令和措施
<告各友邦书>
(内容、目的、性质、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
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旗,庆祝革命成功。
在当时有何针对性?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该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否定君主专制,体现主权在民思想。
三权分立。
立法机构。
限制袁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是因为
①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建立 ②革命派在政权中占大多数 ③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定措施 ④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D
武昌起义发生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
A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 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 C对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中立态度 D要革命党人争取保持中立态度
A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它采取的革命措施不包括
A颁布一系列改革的措施 B制定<临时约法>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发表<告各友邦书>
D
下列对<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确立了三权的政治体制 C具备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D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
D
1912年<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 ①伏尔泰②孟德斯鸠 ③卢梭④狄德罗的政治理论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
C
掌握清政权
两手策略
逼清帝退位
逼孙中山让位
纂夺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
宣统帝和摄政王
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傑。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C
孙中山坚持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后,他才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真实用意是
A要袁世凯摆脱北方封建势力 B将袁世凯置于南方革命党人的监督之下 C袁世凯的统治基础在北方 D出于对袁世凯的不信任
B
辛亥革命:
败因:
没有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脱离人民群众
同盟会组织涣散
没有自已的武装
以袁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这在根本上是因为:
A中国广大民众的觉悟程度太低 B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 C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D帝国主义的干预和破坏
C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的真实态度是:
A严守中立 B扶植新的代理人C武装干涉 D逼迫清帝退位
民国六年是:
A1912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
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立宪派和旧官僚为主体的政府 C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府 D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政府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
A概不承认 B全部承认 C重新签订 D部分承认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含义是
A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下列关于<临时约法>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D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为总统制
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之所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是因为:
A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B袁世凯攫取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C一大批旧官僚混入了革命队伍 D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建立
临时约法
清政府
袁
帝
企图武力干涉
寻找代理人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各省纷纷独立
和谈
镇压
清帝退位
瓦解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10.10.
1912.1.1.《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姜坝中学 周德生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掌握中华民国正确的纪年方法。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同时,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打出孙中山像)
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投影中显示的就是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的照片。我们很多人都看过《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电视剧,里面都有一位主宰天下的“皇上”,那么“皇上”是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皇上”退出历史舞台与孙中山先生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投影板书】第8课 辛亥革命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的导入框,了解孙中山的经历,请课前查过资料的同学讲述有关孙中山的故事。
【学生看书、讲故事】……
【教师补充】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孙中山到天津,上书给号称“识时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但李鸿章对他的上书没有理睬。上书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他用革命手段作的第一个努力就是创立兴中会。
【投影板书】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插图《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和正文第一段第一句话,掌握兴中会创立的时间、地点。
【学生看书】……
【教师强调】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秘密宣誓。他们的誓言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兴中会成立之初,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在中国,是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作了准备。这时候,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到1905年8月份,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就成立了。
【投影板书】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内容,准备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
【师生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领导人,同盟会通过的纲领和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投影板书】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 东京
【播放《同盟会成立》资料短片】……
【教师过渡】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关于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先生对此有一个明确的阐发,那么,孙中山先生是如何阐发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内容。
【投影板书】三民主义{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三民主义的这段表述(课本第34页第二段)并根据下面一段小字的解析,正确理解三民主义的概念。
【学生看书】……
【师生互动】通过问答,让学生掌握“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如何和十六字纲领相对应。
【投影板书】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建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教师讲解】列宁曾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动脑筋” 上的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过渡】同学们,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下面,我们就来看本课的第二个问题——武昌起义。
【投影板书】武昌起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4页武昌起义部分和“武昌起义形势图”的左上角小图,准备叙述武昌起义的经过
【学生看书、讲述】……
【教师提问】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各地的形势怎样?
【学生回答】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已没有办法维持下去。
【教师投影】动画“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的斗争两者汇合在一起,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在这个洪流中,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5页插图“孙中山在总统府门前接受卫兵的致敬”。那么孙中山中如何当上总统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成立的?结果怎样?这是我们将要接触到的内容。
【投影板书】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中华民国成立的内容,再复述成立的过程。
【学生看书、复述】
【播放《中华民国建立》资料短片】……
【教师提问】从课本最后一段的内容看,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讲解】清朝是1644年建立在全国的统治的,到1911年大致有260多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一直到1911年,这是两千多年,1912年开始了中华民国,帝制被废除,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辛亥革命成功,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引导】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小字内容和插图“袁世凯剪掉辫子表示‘革命’”,讲一讲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故事。
【学生讲述,教师补充】……
【问题探讨】指导学生根据对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的分析,探讨辛亥革命的得失。
【投影小结】
附:板书设计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 东京
一. 孙中山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建革命党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1、 武昌起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二、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共18张PPT)
课前共勉:
历史使人明智;
诗歌使人机智;
数学使人精密;
哲学使人深沉;
逻辑使人能言善辩。
—弗兰西斯·培根《论学问》
一、孙中山生平及其早期革命活动
1.孙中山生平
(广东香山县人)
2.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成立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思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孙中山故居
二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
地点:武昌
领导人:蒋翊武 孙武
结果: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
为中华民国成立奠定基础
武昌起义门
2、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都督:黎元洪
黎元洪是怎样当上湖北军政府都督的?
3、各省响应独立
掌握实权的都是革命党吗?
这会给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是怎样成立?它颁布了什么重要文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是众望所归
民国元年:1912
民国元年与公元的换算:
民国纪年换成公元要加1911
公元换成民国纪年则减1911
例:把公元1912年换成民国纪年
则 1912-1911=1(民国元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
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性质: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东山再起
1909年被清政府解去职务,但仍暗中控制着北洋军
另外,袁的出山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2、“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
想一想: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
想一想: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
答:①利用革命力量夺得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②以他掌握的反革命武装来攻打革命军,又派人和谈,欺骗革命党人,最后革命党人把大总统职位交给他。
③在得到革命党人保证后,又用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将权力交给了他。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它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3、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在关键时刻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妥协,这是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