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会使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探索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较复杂的数量关系。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帮帮老师:路边站台有人望,车子来了排队上,一年四季很准时,走走停停载人忙(猜一交通工具“公交车”)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坐公共汽车与坐小轿车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可能会说:
·坐公共汽车的人比较多,小轿车能坐的人比较少。
·坐公共汽车到站就要停车,有上车的人,也有下车的人。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你们注意过吗?乘车也有数学问题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番吧!
二、探索新知。
师:先看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3题)
小组合作交流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
师:可以怎样解答呢?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先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离站时车上的最终人数,算式是34-15=19(人)
19+18=37(人)。
·也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就是离站时车上的最终人数,算式是34+18=
52(人)
52-15=37(人)。
只要学生的说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你有什么方法来检查解答得是否正确呢?
生1:我们可以倒着往回推算。用求出的离站时车上的人数,减去上车的人数,37-18=19(人),再加下车的人数,看是否等于原来车上的人数,19+15=34(人)。
生2: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再算一次,如果两次解答结果相同,也就可以证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巩固练习。
小华现在有多少张画片?算一算,填一填。
原有37张
又买了13张
送给小芳15张
还剩
张。
游泳池里有42人
走了25人
又来了37人
现在有?人
上午运来45袋水泥
下午运来54袋水泥
用去88袋,还剩多少袋?
作业布置。
数学书P65页的第5、6题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感受?
六、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方法一:34-15=19(人)
方法二:34+18=52(人)
19+18=37(人)
52-15=37(人)
检验方法:
37-18=19(人)
19+15=34(人)
答:离站时车上有37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要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练习实际问题的事理说清楚每步计算表示
的意思,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只要能用其中一种方法正确解答就可以了,不必要求他们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时要提醒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并对具体的书写格式进行指导。另外,需要注意地是,这个阶段只要学生分步列式解答,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只要正确,也应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