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1 16: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的概况;理解三部科技著作的重要地位。
2.掌握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明朝时期文学艺术成就,理解三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特点及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利用图表归纳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重要成就,提高学生利用图表掌握本课重点内容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明朝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
2.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教学难点
明朝文学反映的时代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PPt展示明长城及北京城图片引入本课内容(图略)。
从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有何感想?
教师提示讲解明长城的地位及北京城特点。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封建王朝,明代中后,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为科技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在文学艺术上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去了解明朝在科技、建筑和文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课讲述
科技名著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关于李时珍
李时珍,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湖北蕲春县人。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他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在实践中细心医疗病人,医术提高很快。李时珍通过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心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
李时珍通过搜集和整理了800余种医药著作,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深入深山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2.《本草纲目》
(1)名称:《本草纲目》
(2)作者:李时珍
(3)朝代:明朝
(4)主要内容:《本草纲目》全书共190万字,共记载药物1800余种,其中载有新药370余种,收集药方11000余个,绘制了1100余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分类,详细介绍药物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
(5)地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6)影响:《本草纲目》问世后,广为流传,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等多种文字。此书对达尔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关于宋应星
宋应星,中国明末科学家,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公务闲暇时专心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编写《天工开物》一书。
《开工开物》
(1)名称:《天工开物》
(2)作者:宋应星
(3)朝代:明朝
(4)主要内容:全书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记载了农业、手工业各个总店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造纸、兵器等生产技术。几乎涵盖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绘有120余幅插图,描绘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5)地位:《天工开物》一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6)影响:《天工开物》后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关于徐光启
徐光启,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农政全书》
(1)名称:《农政全书》
(2)作者:徐光启
(3)朝代:明朝
(4)主要内容:全书约70余万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先进经验、
技术革新以及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大类。
(5)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四)拓展:归纳明朝三部重要的科技著作
作者
著作
主要内容
地位影响
明长城与北京城
展示明长城、北京城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明长城的雄伟壮观,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
明长城
修筑目的:
明朝建立后,北方的蒙古贵族经常南下袭扰,明朝北方不得安宁。为了防
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朝前后18次修筑长城这一军事防御工程。
起止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长城组成及特点: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
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事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修筑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质量优异。
(4)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二)北京城
(1)北京城的营建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继任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大规模营建,1420年完成。
北京城的布局
1.设计者:北京城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2.布局: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宫城外是皇城,周长9千米,设6个城门;皇城外是内城,周长23千米,设9个城门。内城南面为外城,设7个城门。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宫城、皇城、内城、外城以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3.重点地位:北京城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建有坛庙、宫苑、王府等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用设施。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说与艺术
明朝文学艺术最高成就====章回小说
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等文学创造各领风骚,到了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小说、戏曲等大人众化文学艺术有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小说创作,明朝处于黄金时期,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长篇章回小说,最著名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长篇章回小说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拓展====关于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明代三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记》
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
关于罗贯中
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山西并州太原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小说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2.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主要内容:小说以三国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描述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和相互交往上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艺术特点: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地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施耐庵与《水浒传》
(1)关于施耐庵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据民间流传,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施耐庵因避战乱迁兴化隐居写《水浒传》。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代表作品有《水浒传》。
(2)关于《水浒传》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主要内容:小说以宋朝宋江起义为基础,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
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英雄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艺术特点:
《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
历史小说。它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千锤百炼出生动的、极富表现力的、异常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堪称炉火纯青。   
《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水浒传》成功地刻划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塑造了一大群的传奇英雄。书中
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其中尤以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武松等人性格刻划最为鲜明。宋江仗义干练;鲁智深的粗鲁质朴;林冲的忠直纯朴;武松的仗义、果敢、刚烈;石秀的机警伶俐、悍勇精明;阮氏兄弟的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等等,这些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光彩夺目,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地位:《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
3.吴承恩与《西游记》
(1)关于吴承恩
吴承恩,淮安府山阳县人,祖籍安徽。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西游记》的作者。
(2)关于《西游记》
成书时间:明代中期
主要内容:小说以唐代玄奘西行为蓝本,描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全书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艺术特点:小说语言生活流畅,故事引人入胜。以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
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着意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无所畏惧的叛逆形象孙悟空,并赋予他巨大的神威。
地 位:《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神话小说之一。
汤显袓与《牡丹亭》
产生背景:明代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文化生活,明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用,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代表作: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地位: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长生殿》、 《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作者
著作
主要内容
地位影响
书法、绘画名家====董其昌、徐渭
明代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董其昌名家,绘画名家有徐渭等。
拓展=======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代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日趋复杂。
(2)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阶级壮大,对通俗文字需求量增加。
(3)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4)印刷术不断发展,为小说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课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对明代科技成就、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成就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认识到明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出于领先地位。
课堂板书: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
明朝的科技成就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明长城与北京城
明长城
北京城
明朝小说与艺术
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
施耐庵与《水浒传》
吴承恩与《西游记》
汤显祖与《牡丹亭》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