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训练。
课标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7-9年级学段的学生习作要求“要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本单元作文指导课,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流畅的表情达意。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通过交流、修改习作,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使文章流畅生动,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培养勤于积累、修改作文、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感受汉语文化的无穷魅力。
重点 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流畅生动。
难点 推敲修改文章。
创新支点 1、选取学生最熟悉的课文片段,从句式和修辞方面使学生通过赏析感知文从字顺的魅力。接下来引出“文从字顺”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对“文从字顺”进行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印象。2、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顺口溜总结下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3、课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作文片段课上进行交流、互评,并推荐本组最优秀的片段共同修改,最后全体的交流。主要是训练学生大胆改文的意识,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写作要有内容,要符合习作要求,行文流畅,做到文从字顺。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平时作文中,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因此,进行这个作文训练,有助于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优秀作文标准,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作文水平。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不少于200字的作文片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新课 导入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写作世界。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们从名家作品中找找灵感。 活跃气氛,快速进入新课。
新
课
学
习
新
课
学
习
一、联系课文,学习写作知识。
1、例句赏析:
(展示)1)我想起了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这段文字朗读起来顺口吗?怎么改?
(归纳)我想起了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展示)2) 仔细看时,才知道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挑逗”有什么表达效果?
(归纳)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花人的形象,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花朵的顽皮可爱,突出了花的情趣,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花的喜爱之情。
这些语言为什么优美?正是因为做到了文从字顺。
(展示)2、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意思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简单说来,文从字顺就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
(展示)3、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钻”字用的好不好?能不能改成“长”“冒”?
(归纳)“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传神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的活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作者惊喜的感觉。而“长”和“冒”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因此不能改。
(展示)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写错别字、不合语法、乱用方言、生造词语以及歧义句等,都会造成语义不清,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写作的意图。——表达准确。
(展示)2)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归纳)这些过渡性句子和词语的使用,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过渡自然,使文章的承接转折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从而提升了表达的层次,成为文章的亮点。——语意连贯
(展示)3)对比以下句子:
A 紫藤萝花开的非常茂盛。
B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你更喜欢哪一句?
(归纳)第二句。将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花开的很繁盛,富有动感。表现出花的生机盎然,更表现出作者看到一树花开的欣喜之情。
一篇文章只要表达准确,语意连贯就可以了吗?对,还需要生动流畅。语言的锤炼,应追求流畅生动。那么,怎样使语言流畅,进而妙笔生花、文采飞扬呢?
(讲述)A、要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先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到:“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多积累,多借鉴别人的语言。“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孙犁)。作文的迫切任务在于积累语言,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建好语言的仓库。
积累法一:名句积累并归类。平时注意积累包括成语、歇后语、俗语、谚语、格言警句和诗词名句等,将这些资料按一定的内容归类。
积累法二:片段背诵并默写。对于一些好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应进行背诵并默写,
积累法三:造句仿写勤习作。尝试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造句,掌握这些词语,并能熟练运用。试着仿写精彩的片段或文章,注意修辞、内容、格式等。不管怎样,都应勤练习。把每天发生的事、感想等记下来。有时间了写文章,没时间哪怕是一句话,都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B、高层次的语言要求是“有文采”,表现在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使用修辞、描写方法,文句有意蕴。没有生动的词语,就很难做到内容的丰富,这是很显然的。
4)、作文写完以后,应认真检查。先是自己读一遍,看有没有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地方。再认真读一遍,看看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洁,对意义不明、语序颠倒、语法结构混乱、词语搭配、修辞不恰当、描写不到位的地方再认真修改。然后请同学帮你再读一读,自己再听一听,把不合理的地方再进行修改。另外,还要注意书写、标点等。
小结知识,用一首顺口溜加深记忆。
语言表达要准确,文章语意应连贯。
文从字顺并不难,生动流畅有妙招。
语言宝库要丰富,资料积累并归类;
片段背诵应默写,造句仿写勤习作。
生动表达有文采,认真检查是关键。
汉语文化魅力大,发扬光大靠大家。
二、交流作文片段。 课前我们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请拿出来,自评,小组互评、修改,交流并推荐。
三、优秀作品展示。
四、练一练。(第二课时完成)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讲写景状物的片段扩写成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 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颜色等。2. 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 》描写景物的方法。
要求:
1、写作完成后小声朗读自己的作品,看是否做到文从字顺。对不满意的地方自行修改。
2、同桌互读、互评,最终达到文从字顺。
思考分析并归纳。
思考分析。
学生归纳明确。
思考分析并归纳。
分析材料,对比认识。
回忆以前学习的积累方法。
读顺口溜,加深记忆。
合作交流、讨论,互评、推荐并在小组内对推荐的作品进一步修改。
板 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全面渗透新课改理念,又充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设计呈板块状,合理而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突出基本能力培养。用问题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老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又不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文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自己的语言表达理解,实现了他们情感的迁移、能力的提高、语言的积累。
美妙的文字离不开生动的语言,通过这节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明确锤炼字词、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感,从而更好地在写作中传情达意,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文字,使文章华而不实。要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灵感的集聚与喷发,精心地构思与设计,不断地锤炼与修改。正可谓:千锤出妙言,勤练著佳作。妙笔若生花,文从字必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