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溶液(上)
目 录
01
02
03
04
知识点-查漏补缺
规律方法提炼
例题精讲
巩固练习
01
知识点-查漏补缺
溶质与溶剂的确定
01
两种液体互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两种液体,有一种是水,无论水多少水都是溶剂)
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01
乳浊液:不溶于水,由许多分子集合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乳状浑浊的液体混合物
乳化现象:使乳浊液中的小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液滴能随水流动(乳化后,可增加乳浊液的稳定性)
乳浊液与溶液的辨析:
共同点:①都是混合物
不同点:①溶质可溶、小液滴不可溶 ②溶质以分子或离子 小液滴为许多分子集合体 ③溶液 均一稳定;乳浊液不均一 不稳定
溶质溶解时吸放热现象
01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NH4NO3(硝酸铵)、NH4Cl(氯化铵)(NH4)2SO4(硫酸铵)等含有(NH4+)铵根的物质
溶解时放热的物质:NaOH固体、CaO固体、浓硫酸液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01
物质溶解的一般规律:温度一定,溶剂越多,能溶解的溶质越多; 溶剂一定,温度越高,能溶解的溶质越多;
饱和溶液的定义: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固体溶解度
01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 g)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内因(溶质及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一般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Ca(OH)2除外)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溶解度/g
一般称为(溶解性)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气体溶解度
01
气体溶解度,是指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体积。如氮气的压强为101kPa和温度0?C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则在0?C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和外因(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02
规律方法提炼
溶解度曲线
02
1
2
蒸发溶剂结晶
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增大,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 KCl。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
升温结晶
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增大,变化较大的物质,如NaNO3 KNO3 NH4NO3等含NO3-的物质。
3
初中阶段只学一个:熟石灰Ca(OH)2
关于KNO3与NaCl混合物的除杂方法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哪个量多,选适合量多的结晶方法
例如
KNO3里混了少量NaCl:选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NaCl里混了少量KNO3:选用蒸发溶剂结晶
关于溶解度曲线图点的移动问题:①升高或者降低温度,点水平方向左右移动
② 添加溶质,点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添加溶剂,
点竖直方向向下移动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四种方法
02
观察法
溶液底部是否有固体剩余,若有则为饱和溶液
实验法
继续向溶液中添加该溶质,若未发生溶解,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
降温法
降低溶液温度,若立即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法
蒸发溶剂,若立即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
03
例题精讲
典型例题 举一反三
03
1.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 C.碘酒 D.白醋
2、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B.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3、有关溶液、溶质、溶剂质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m(溶剂) B.m(溶质)≠m(溶剂)
C.m(溶质)≤m(溶剂) D.m(溶液)>m(溶质)
4、t2℃,把一定质量某固体放入水中完全溶解,该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该
溶液的点是( )
A.b B.c C.b或c D.a或c或d
典型例题 举一反三
03
5、2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2)图2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图是_______,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 4 ) 针对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乙的溶质质量
B、30℃时,甲乙两溶液的浓度相等
C、50℃时甲的溶液浓度一定大于30℃时的溶液浓度
D、3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溶液浓度不变
典型例题 举一反三
03
6、某同学利用实验探究NaCl在水中的溶解限度,所得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
NaCl质量
加入
未溶
①
20℃
25g
9g
0
②
20℃
50g
20g
2g
③
20℃
l00g
34g
0
④
20℃
125g
48g
3g
⑤
20℃
150g
54g
0
上述实验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举一反三
03
7、如表提供了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温度/℃
0
10
20
30
40
60
70
溶解度/g
A
13.3
20.9
31.6
45.8
63.9
110.0
138.0
B
27.6
31.0
34.0
37.0
40.0
45.5
48.3
(1)依据上表数据,已绘制出A和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m”或“n”)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
(2)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A;
(3)现有10℃时,131g B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10℃,可析出B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
04
练习巩固
练一练
04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三种物质混合后溶解度不干扰,且它们不发生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B.配置c物质的浓溶液时,必须在低温时进行
C.将50℃时10% a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无晶体析出
D.将50℃时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初步提纯a
2、某同学取四份150g水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配制成t℃的溶液,充分搅拌后,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将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操作序号
1
2
3
4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120
150
180
210
溶液的质量/g
270
300
310
m
(1)表格中m值.
(2)根据以上数据,计算t℃时硝酸钾的S.
练一练
04
3、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P点的含义________,
②t1℃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A__________g。
③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的溶质是_____(选填“A”或“B“)。
④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⑤关于图二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