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2 09: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 谷物 B. 棉纱
C. 鸦片 D. 茶叶
2.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 鸦片泛滥成灾 B. 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3. 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中写道:“(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下列属于林则徐的“行动”的有(  )
①缉拿烟贩      ②虎门销烟
③领导指挥鸦片战争  ④禁止中英贸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4.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望厦条约》 D. 《黄埔条约》
5. 下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割地赔款 B. 五口通商
C. 协定关税 D. 公使进京
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爆炸性事态……在经济上,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中国丧失部分关税主权;在社会上,持续的非法交易加剧了鸦片问题,外国贸易在五个口岸迅速增长。”材料论述了鸦片战争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结果 D. 影响
7. 从1841年10月起,英军在等待援军来华的半年时间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地理等情况,作了进一步的侦察和分析,加上以往的情报,英军决定派军舰侵入南京江面,以切断清政府漕粮要道,迫使清政府求和签约。由此可见,英国取胜的原因是(  )
A. 援军来华
B. 国力强大
C. 准备充足
D. 武器先进
8. “当清廷苦内乱之时而英法之军逼天津,于是清廷于天津暂立草约,退两国兵。其翌年批准交换之际……两国兵复逼白河,清将僧格林沁防之,大败,大沽天津北京皆陷。”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9. 清朝咸丰帝在批准《天津条约》后就心生悔意,企图用免除进口关税的代价,换取外国公使不进驻北京,而当时清朝关税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材料旨在说明(  )
A. 清朝统治者缺乏治国谋略
B. 清政府经济实力十分雄厚
C. 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严重不足
D. 清政府外交政策灵活善变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陈旭麓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看法的主要史实依据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长
B.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 英法联军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
D. 英法联军攻下了南京
11. 根据下面表格,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时间 事件
1858年4月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至白河口
1858年5月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
1858年5月 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兵到瑷珲。5月28日,中国与沙俄签订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8月 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
A. 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
B. 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
C.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瑷珲条约》
13.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 社会治安混乱 B. 列强侵略
C. 自然灾害不断 D. 官吏贪暴腐败
14.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 它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实际上没有可行性
C. 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 只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15. 洪秀全生活在中国资本主义诞生的前夜,所以他的思想不免带着旧时代的痕迹,同时又吸吮了基督教的点滴汁液,他的思想是琐碎的、复杂的,同时又是肤浅的……从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思想体系。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B. 忽视自身政权建设
C.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 具有革命斗争精神
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12分,18题8分,共3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没有巨大的技术优势确保帝国的建立,再强的动机也不能使帝国主义者在世界行使统治权。19世纪30年代英国海军工程师将工业革命中的蒸汽动力应用于军事,建造了火力强劲的大型铁甲舰。1842年英国军舰“复仇女神”号进入长江江面,导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不久,蒸汽动力军舰将欧洲势力带入亚非两洲的内陆。
材料二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扩大侵略权益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有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清政府战败后于1842年被迫与英国签订的条约名称,(2分)并列举该条约中使英国“动机”得以初步达成的相关内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上述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同时,中国的司法主权也遭到破坏……这就是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由此,中国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巨大的变革由此开始:在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使用机器的近代企业逐步出现,据相关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004万元……在政治上,经过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冲击,清政府已经无法按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在“灭亡”威胁下,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不得不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开始提上中国的议事日程。
——摘编自王智翔《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4分)
(2)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6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
18.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1853年,洪秀全明文规定:“凡一切孔孟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张强《上帝教对太平天国的消极作用》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林则徐、洪秀全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2分)概括这两个重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4分)
(2)据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共同的斗争对象。(2分)
答案
一、1. C  结合题干分析,1820—1840年,中国进口这种物品的数量迅速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0年正值清朝,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不需要进口谷物、棉纱和茶叶。而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不断向中国倾销鸦片,故选C。
2. A  :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所说的“流毒”指的是鸦片,他上书道光皇帝说明鸦片危害性很大,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鸦片泛滥成灾的局面。
3. A 4. A 5. C 6. D 7. C 8. C 
9. C  :依据题干中“企图用免除进口关税的代价,换取外国公使不进驻北京,而当时清朝关税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的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腐败妥协,国家主权意识严重不足,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丧失,C符合题意;A与题干无关,排除;B、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 10. B 
11. C :由表格中的时间“1858年”可知,这一年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面临英、法、俄、美等国家的侵略和威胁,同时“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说明清政府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忧。所以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在1864年,排除A。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的结论从表格内容中得不出,排除B。表格内容体现的是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排除D。故选C。 12. B 
13. D  :根据材料中“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贪暴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故选D。
14. D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但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正确认识。 15. C
二、16. (1)主要原因:英国巨大的技术优势。条约名称: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7. (1)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都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近代化;政治上,推行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提上日程。
(3)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8. (1)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展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把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地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英国等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