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 墨梅》
重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墨梅》,能借助注释和图画,弄清诗歌赞颂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从而理解诗人高尚的情操。
重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感知墨梅素洁、淡雅的特点要找准关键词:淡墨痕、满乾坤,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诗歌大意容易,但感受诗句表达的精神品格有困难。
重难点
教学方法
1.通过图文结合,诵读,讲解,理解诗句大意。
2.联系诗人的生平背景,感悟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品格。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直接揭题。
2.回忆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讲解这首词的写作意图。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解诗题,知诗人。
1.为何称它为墨梅?(用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墨色画成的梅花,不用颜料,没有色彩缤纷。)
2.简介诗人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 “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画梅。
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
二、诵诗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3.指读正音:砚、乾、坤。学习生字。
4.齐读。
三、明诗意。
1.读古诗前两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2.“我家洗砚池头树”是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是指梅树上的朵朵梅花盛开了,画在纸上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3.“淡”这个字说明梅花的颜色不浓,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染成的,它是那样朴素淡雅,让人喜欢。象征着作者的洁身自好。
4.说说诗句后两句的意思,再想想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是说不需要别人去夸它的颜色有多么的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只要在天地间留下清香。
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
四、悟诗情。
1.再读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2.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不要人夸、只留清气这就是王冕精神的写照。一支遒劲的梅枝斜伸出来,朵朵晶莹剔透、朴素淡雅的梅花缀满枝头,似乎透着一股淡淡的墨香。王冕不就是这一株傲然于世、孤芳自赏的墨梅吗,此时人化作了梅,梅化作了人。
五、拓展延伸。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2.诵读积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疫情当下,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梅花精神?我们小学生又应该怎样学习梅花精神?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诵读诗歌,要求读出对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赞美。
2.填空:《墨梅》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小结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几千年来,它那独自迎雪吐艳、铁骨冰心的气节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它那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