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一高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
B.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能量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
C.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
3.右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 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每增加8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00 kg的A
4.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人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B.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C.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
D.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6.某沿海度假村内经规划分为不同区域:有粉黛乱子草花海、锦鲤池塘、长腿动物区等,这些区域景色各异、妙趣横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度假村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施入花海的农家肥中的有机物,需土壤中分解者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C.长腿动物区中火烈鸟排出的粪便属于其自身同化能量中“未利用”的部分
D.向锦鲤池塘投入一定饵料,才能维持该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不需要外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8.某同学打算制作一个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越多越好
C.生态缸模拟生态系统,其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给自足的
D.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9.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而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引入外来的物种时,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0.某国持续数月的大火导致上千万公顷的森林及牧场被烧毁,大量野生动物丧生。这次火灾向大气中释放了几亿吨的CO2,严重破坏了农业、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CO2经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体内,再经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这不能体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B.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在大火中遭到严重的破坏,这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调节气候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被火灾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为干预,例如投入适量的物质和能量、引进特殊物种等
11.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可蓄积在动物肝、肾等器官中引发“痛痛病”。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各营养级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可预防“痛痛病”
B.甲、乙、丙、丁构成了生物群落
C.甲、乙、丙的存在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四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关系为丁>甲+乙+丙
12.很多同学喜欢吃老面馒头,老面馒头是用面肥(上次发酵剩下的一小团面)发酵而成,面肥中主要含有酵母菌,兼有一定数量的乳酸菌和醋酸菌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馒头松软多孔与乳酸菌产生CO2遇热膨胀有关
B.馒头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不能被醋酸菌利用
C.馒头发酵过程的适宜温度是30-35℃
D.面肥应在干燥、洁净、低温环境中保存
13.下列关于家庭制作果酒和果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新鲜的葡萄冲洗并除去枝梗后榨汁
B.用酒精对玻璃发酵瓶消毒后,装入葡萄汁时要预留小部分空间
C.在葡萄酒发酵期间,为保持无氧条件,不能拧松发酵瓶的盖子
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可再进行醋酸发酵
1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制作果醋
C.所需微生物同化作用都是异养型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15.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②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分解成了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③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④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⑤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
⑥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16.麻辣烫由于反复使用烫菜水,所以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以下关于亚硝酸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硝酸盐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B.人体摄入亚硝酸盐总量达0.3~0.5g时,会引起中毒
C.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先增多后减少
D.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
17.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用的灭菌或者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⑤②⑥④①
18.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培养基的状态可将其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碳源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19.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FeSO4 0.01 g
K2HPO4 1 g 葡萄糖 30 g
琼脂 15 g H2O 1 000 mL
MgSO4·7H2O 0.5 g 青霉素 0.1万单位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
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加入尿素
20.下列关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由C1酶催化
B.刚果红染色可以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也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
C.在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中,用于选择培养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只要产生透明圈就能确定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
21.果胶酶的作用底物是果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B.果胶酶可催化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使得浑浊的果汁变澄清
C.果胶酶仅存在于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中,生产中的果胶酶常从霉菌中生产提取
D.果胶酶就是果胶分解酶的简称
22.某同学设计产品广告词,从科学性角度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B.加酶洗衣粉加入了蛋白酶,能水解衣物所有污渍
C.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牙齿亮洁,口气清新
D.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肉细胞壁,使果汁变清亮
23.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结果记录,据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清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A.提高无酶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B.甲组在无酶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没加脂肪酶,乙组加入了脂肪酶没加蛋白酶
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固定化酶,因为此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且能被重复利用
D.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 ℃时洗涤同一种污渍,其洗涤效果有较大的差异
24.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在应用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需要一定的营养
B.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物理吸附法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催化反应的底物都可以是大分子
D.用化学结合法不会对固定化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25.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细胞一般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
B.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及时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匀
C.制备海藻酸钠溶液时,开始用大火加热,然后用小火加热
D.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形成稳定的凝胶珠
二、填空题
26.(每空2分,共14分)“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及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少的生物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3)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福寿螺增加1kg体重,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微藻比原来多消耗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也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从能量流动角度上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中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能量由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食物链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463 X Y
呼吸作用散失 96 24.5 5.8
未被利用 292 29.3 1.2
分解者分解 12 2.1 0.1
27.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史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制作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主要是毛霉,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_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型。
(2)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看,豆腐是_____________(按物理性质)培养基。“味咸”是因为加了盐,加盐的目的除了调味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甘心”是指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其原因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8.手机高温、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日渐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了解手机上大肠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请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配制含有___________、水、无机盐的固体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中加人少量_________(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
②从10名学生的手机正、反面采集样品,分别接种至灭菌的培养基上,在37°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选取_____________的菌落;
③将接种针用_____________法灭菌后,将②中选取的菌落接种到___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
④用_____________法将③过程所获得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分别统计菌落的种类和数目;
⑤根据菌落的特征进一步鉴定大肠杆菌的类型。
(2)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①所用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3)上述实验步骤④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9.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在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的最早的微生物,现今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请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在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时,酵母菌选用102、103、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细菌一般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化的菌株如需短时间保存则将菌种接种到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并置于4℃冰箱保存。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一般固定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
浮梁一高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答案
1—5:CCDAB 6—10:CCDBC 11—15:BDCCA
16—20:CADCB 21—25:ABAAD
(每空2分,共14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分解者
(2)鸭子和福寿螺 二氧化碳
(3) 12.5
(4)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11.3%
(每空2分,共14分)
(1)15~18 异养需氧
(2)固体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抑制微生物生长
(3)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8、(每空1分,共8分)
(1)①碳源、氮源 伊红一美蓝 ②黑色 ③灼烧 液体 ④稀释涂布平板
(2)鉴别
(3)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每空2分,共14分)
(1)土壤中酵母菌的数量比细菌少 固体斜面
①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使胶体聚沉
②包埋 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