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后汉书·张衡传
南朝·范晔
学习目标
①总结学习过的历史传记文章的分类与特点。
②了解作者的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③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课文中的文言现象。
④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走近作者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等职。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
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范晔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而成。《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细记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彩,文气流畅,既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
历史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
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
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东汉,班固
南朝刘宋,范晔
西晋,陈寿
纪传体,通史,上起黄
,纪传体,断代史,上起
,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断代史,上起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如《张衡传》。
帝,下迄汉武帝
《屈原列传》。
《史记》
西汉,司马迁
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
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
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
如《苏武传》。
被成为“前四史”
《宋史》
《元史》
《明史》以及《清史稿》
被成为“后四史”
文本探究
引问促学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了解传主——张衡。
姓名
籍贯
学历
生卒年
曾任官职
人生经历
个人成就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于是就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因此通晓五种经书,熟悉六种学问和技能。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总是言行适度得体(古今异义)。
,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结交(古今异义)。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官署召请,(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意动),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古今异义)。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研究透了(形作动)。测天仪器的原理(形作名),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顺帝初年,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顺帝)阳嘉元年,(
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通假,“圆”)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
(通假,“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状语后置)。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通假,“旁”)伸出八条滑道,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四周严密(古今异义)。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古今异义),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古今异义),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名作动),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古今异义)就治理严厉,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通假,“擒”)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到职工作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文
化
常
识
之
一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孝廉不行”(
《后汉书·张衡传》
)
2、辟: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文
化
常
识
之
一
二、表示任命官职的
1、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除臣洗马”(《陈情表》)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3、授:给予官职。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
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5、任:担负、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
三、表示提升官职的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2、陟:提升,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升:提升。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4、提:提拔。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北史·魏收传》)
文
化
常
识
之
一
文
化
常
识
之
一
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3、黜:罢免官职罢免,废。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4、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5、坐:因犯……罪或错误。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汉书》)
文
化
常
识
之
一
五、表示官职调动的
1、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2、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3、调: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
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后汉书·张衡传》)
6、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文
化
常
识
之
一
六、兼职,代理的词语
1、兼:同时掌管,兼任职务。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领:兼任。
“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3、判:古时高官兼低职。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绮传》)
4、署、守、权:代理、暂时担任
七、不表职官变动,常与职官结合
1、知:执掌、主持。
“子产其将知政矣。”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2、行:代理(官职)。
“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武帝纪》)
3、主:掌管;主持。
“使之主事而事治。”(《孟子·万章》)
文
化
常
识
之
二
特殊文言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张衡基本信息
姓名
籍贯
学历
生卒年
曾任官职
人生经历
个人成就
张衡,字平子
南阳西鄂
太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郎中、尚书侍郎、公车司马令、太史令、侍中、河间相、尚书
1、游于三辅,观太学。
7、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8、造候风地动仪。
3、做《二京赋》,十年乃成。
9、上疏陈事,讽议左右。
4、大将军累召不应。
10、做《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5、作浑天仪。
11、为河间相。称为政理。
6、著《灵宪》、《算罔论》
12、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文学:《二京赋》;科学:造浑天仪、候风地动仪;著《灵宪》、《算罔论》
;政治:为河间相,称为政理。
精读课文
张衡是一个具有怎样可贵的品格的人?
议一议
品格一:“从容淡静”“不慕名利”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的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
品格二: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记里鼓车
指南车
候风地动仪
漏水转浑天仪
张
衡
一
三
四
少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
《二京赋》
无骄尚之情
从容淡静
善机巧
《灵宪》
《算罔论》
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
治威严、整法度
文学
科学
性情
文
章
结
构
上疏陈事、讽议左右
政治
二
文言知识积累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员径八尺(
)
傍行八道(
)
一时收禽(
)
形似酒尊(
)
“员”通“圆”
“傍”通“旁”
,旁边
“禽”通“擒”
捉拿
逮捕
“尊”通“樽”
杯,酒杯
二、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古今不同意义。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
(
)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公车特征拜郎中(
)
寻其方面(
)
衡下车,治威严。(
)
覆盖周密无际(
)
振声激扬(
)
古:
结交;今:①连接
②移交和接替
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沉着镇定。
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古: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古: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三、解释下列实、虚词的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
(
)
②大王见臣列观
(
)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
)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
(
)
⑤启窗而观
(
)
制
①其牙机巧制
(
)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
)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观摩学习
宫殿
景像
道士庙
看
制作,构造
制服,控制
统率,指挥
规模
属
①衡少善属文
(
)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
)
④举酒属客
(
)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
(
)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
)
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连缀
嘱咐
掌管
劝人喝酒
属于
辈
类
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
④素善留侯张良(
)
⑤不如因善遇之
(
)
⑥善刀而藏之(
)
好的
善行
擅长
与······交好
好好地
通“缮”,擦拭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
②遂乃研核阴阳(
)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才
就
竟、却
于是,就
你的
竟然
是
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