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童话
教学内容
歌曲课《春天的童话》。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三部分构成的歌曲,采用了统一的大调式,F大调,四二拍。
第一部分为不带歌词的旋律,是整首歌曲的引子。这部分首先采用了宽松的节奏排列,悠长、自由的旋律仿佛宣告着春天的到来。第二部分为单乐段,由5个乐句构成,问答式的旋律结构,增添了歌曲欢快的气氛。第三部分也为单乐段,由5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节奏相似,歌曲旋律较为舒缓,同第一乐段欢快的情绪形成对比。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视唱乐谱的能力,这首歌曲旋律简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歌曲第二部分欢快活泼,但仍需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三部分舒缓、连贯,同样需要用连贯的声音演唱。这种演唱技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已经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地关注,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学生能感受歌曲两个部分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用连贯、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
3.能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1.用连贯、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
2.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三、教学过程
(一)聆听、感受
1.导入。
师:孩子们,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可你们知道,是谁送来了春的消息?
生答略。
师:是春雨娃娃从遥远的天上,淅淅沥沥地走来,昨晚,它还和大家说了一夜的悄悄话。
教学行为:
播放音乐《春天的童话》。
2.聆听歌曲,揭示课题。
师:小草醒了,穿起了嫩绿的新衣;小溪踢碎了窗玻璃,激动地抱起了琴弦,奏起了赞美春的乐曲。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歌曲就是?
生:春天的童话。
教学行为:
老师自弹自唱。
【环节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聆听,完整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二)歌曲学习
1.学习小草部分。
A.听小草部分,师划旋律线,说出歌曲情绪。
师:歌曲里有小草和小溪两个唱段,我们先来听听小草的,边听边划旋律线,说说小草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B.用LU模唱旋律。
师:对了,小草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地,现在我们边听音乐边用“lu”在心里默唱。
听音乐在心里模唱
随琴模唱旋律
强调气息连贯,4小节换气。
用连贯的气息随音乐用lu哼唱。
师:虽然歌曲情绪是欢快活泼地,但是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还是需要用连贯的气息来演唱,四小节换一次气,再来唱唱。
D.加歌词唱
a.随琴唱歌词
b.轻声高位置朗读歌词,带着这样的感觉随音乐边划旋律线边唱。
E.连贯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草部分,师接小溪部分。
师:跳跃的旋律,更适合用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来,我们用连贯的气息,有弹性的声音唱一唱。
【环节目标:在演唱实践活动中,通过划旋律线的方式,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并引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能。】
学习小溪部分。
A.听小溪的旋律,对比音乐情绪
师:来听听小溪的歌声,小溪的情绪和小草的是一样的吗?
生略
B.随琴用lu模唱,主要四小节换气。
师:这段旋律比较连贯,在演唱的时候4个小节换一次气,来我们跟琴唱一唱旋律。
C.四分休止符,演唱时注意停顿。
师:歌曲中出现了什么符号?
生:四分休止符。
师:我们唱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再来唱唱。
D.加歌词唱,注意呼吸。
师:加上歌词唱一唱,注意呼吸。
E.强调声音状态,注意轻声高位,示范一句
师:“沉睡了一冬的小溪”,跟我一起说。
师:听,声音有变化了。
F.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划这旋律线,演唱歌曲
师: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唱唱,边唱边划旋律线。
G.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有的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再来唱一唱。
【环节目标:在演唱实践中,通过划旋律线的方式,找出歌曲的力度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跟随小草、小溪一起歌唱吧!
教学行为:
老师双手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环节目标:在演唱活动中,能运连贯的气息,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歌表演
师:孩子们学会了吗?
生略
师:你们看春天这么美,有可爱的小草,清清的小溪,还有动听的歌儿,要是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就更完美了,但是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能做到么?
小草部分
学拍节奏,加入歌词
跟随伴奏边拍边念歌词
和音乐
小溪部分
分组表演
和音乐完整表演
【环节目标:通过进行歌表演,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用奥尔夫音乐游戏表现歌曲,表现小草和小溪这两个音乐形象。】
(四)小结
师:小草小溪为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春天,就让我们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歌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