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波的干涉条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知道干涉现象的特点.
2、知道波的干涉现象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现象,知道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波的独立前进,波的叠加和水波的干涉现象,认识波的干涉条件及干涉现象的特征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培养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勇于表达的习惯和用科学语言严谨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点】 波的叠加及发生波的干涉的条件
【学习难点】 对稳定的波的干涉图样的理解.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50-p52,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波的叠加1、由图可知: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继续传播,波的形状和传播的情形都跟相遇前一样,也就是说,相遇后, 波叠加原理:几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
二、波的干涉由图可知:这两列波相遇后,在振动着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波的干涉: 干涉图样: 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1、干涉的解释2、产生干涉的条件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两列波相遇时,要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当某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等______ __ 时,振动加强;当某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振动减弱。3.如图所示,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同心圆表示,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某一时刻两列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则在介质中的A、B、C、D四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4.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P,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Q,频率为f2,振幅为A2,M为两波源的中点,则 ( )A.两列波同时到达中点MB.两列波相遇之后,各自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C.两列波相遇时,M点的波峰值可达A1+A2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波峰值为A1+A2的点只有一个,且在M点的左侧5.如图甲,两列相同的波相向传播,当它们相遇时波形可能是( ) 6.关于波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些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稳定的干涉现象B.某些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稳定的干涉现象C.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都有稳定的干涉现象D.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稳定的干涉现象7.两列波相遇,发生了稳定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减弱区的振幅一定为零B.加强区的振幅是两列波分别引起的振动的振幅之和C.加强区和减弱区的质点的位移都随时间而变化D.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交替变化8.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若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则 ( ) A.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P的振幅最大C.P的位移始终最大 D.P的位移有时为零12.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a、b、c、d四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38问题与练习2课后自主反思 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甲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