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简谐运动的描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及相位.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了解简谐运动的数学表达式,体会数学知识在物理问题中应用。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种运动都要选取能反映本身特点的物理量来描述,使学生知道不同性质的运动包含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
【学习重点】 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理解振动物件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学习难点】 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相位的物理意义。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5-p8,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振幅:振幅A: 。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 。二、周期、频率1、振动的周期T: 的时间。振动的频率f: 的次数。2、周期的单位为 、频率的单位为 。3、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 的物理量。两者的关系为: 三、相位及简谐运动表达式1、相位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阶段。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
2、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中的A代表振动的_____________幅ω叫做振动的______________,它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公式中的(ωt+)表示简谐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t=0时的相位 叫做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_。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问题1、振幅和位移的区别?问题2、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振子由某一点开始运动,经过一定时间,将回到该点,我们称振子完成了一次全振动。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其位移和速度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问题3、右图中是甲乙两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两振动振幅之比为_______,频率之比为_____, 甲和乙的相差为_____ 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一个做简谐运动的物体,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历10 s测得物体通过了200 cm的路程,已知物体的振动频率为2 Hz,则该振动的振幅为______________;另一个物体作简谐运动,在24 s共完成60次全振动,其振动周期为______________,频率为______________。2.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其振幅是4 cm,频率是2.5 Hz,若从平衡位置开始经过2s,质点完成了_____________次全振动,质点的位移为_____________,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3、某简谐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1=0.1sin(100πt+π)cm, 由此可知该振动的振幅是______cm,频率是 Hz,零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与规定正方向_____(填“相同”或“相反”).另一简谐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 x2=0.5sin(100πt)cm,则两者的振幅之比是______,周期之比是 ,相位差为_______4.某质点做简谐运动,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开始计时,则 ( )A.当质点再次经过此位置时,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B.当质点的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C.当质点的加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加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5.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则 ( )A.从B →O →C为一次全振动B.从O →B →O →C为一次全振动C.从C →O →B →O →C为一次全振动D.从D →C →D →O→ B为一次全振动6.在上题中的弹簧振子,若BC=5 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幅是5 cmB.振幅是2.5 cmC.经3个全振动时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 cmD.不论从哪个位置开始振动,经两个全振动,振子的位移都是零7.下列关于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是矢量,方向是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B.周期和频率的乘积是个常数C.振幅增大,周期也必然增大,而频率减小D.弹簧振子的频率只由弹簧的劲度系数决定8.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0. 20 s,当振子从平衡位置开始向右运动,经过1.78 s时,振子的运动情况是 ( )A.正在向右做减速运动 B.正在向右做加速运动C.正在向左做减速运动 D.正在向左做加速运动9.一个做简谐运动的物体,频率为25 Hz,那么它从一侧最大位移的中点D,振动到另一侧最大位移的中点C所用的最短时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于0.01 s B.小于0.01 sC.大于0.01 s D.小于0.02 s大于0.01 s10.质点沿直线以O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A、B两点分别为正最大位移处与负最大位移处的点,A、B相距10 cm,质点从A到B的时间为0.1 s,从质点到O点开始计时,经0.5 s,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幅为10 cm B.振幅为20 cmC.通过路程50 cm D.质点位移为50 cm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10问题与练习1、3,4课后自主反思 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C
D
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