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时,我和哥哥痛哭不止。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吴玉章提到的“战争”和“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
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请简要概括《申报》所记的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
聚焦公车上书
拒和;迁都;变法
未能上达光绪帝,但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发起人
请愿内容
请愿结果
康有为
梁启超
聚焦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第6课 戊戌变法
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香港游历
研习西学
请求变法
宣传变法
(万木草堂)
师从康有为
报刊主笔
宣传变法
阅读教材“人物扫描”板块,归纳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要点
感知人物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
学堂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学会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农学会
兴儒会
励学斋
蜀学会
……
……
通览维新思潮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
学堂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学会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农学会
兴儒会
励学斋
蜀学会
……
……
通览维新思潮
国闻报
直报
时务报
湘学报
知新报
……
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
通览维新思潮
严复(1854-1921)
严复 “为惊心动魄于保群进化之图”,频敲危亡警钟,力图救亡图存。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据张元济记载,其乡有年逾七旬素称守旧者,读梁启超文且慕之,且赞之。
——马勇《戊戌政变的台前幕后》
张之洞读《时务报》后,致信邀请梁启超前往湖北,随信捐助《时务报》500银元以示支持。公开表彰《时务报》见识正大,增广见闻,下令湖北全省公费订阅。
——马勇《戊戌政变的台前幕后》
通览维新思潮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汤志钧《戊戌时期的学会与报刊》
众多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创立,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传播思想
储备人才
通览维新思潮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第6课 戊戌变法
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
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7.12)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898.1)
光绪帝
(1871-1908)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予专折奏事。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898年7月 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六品衔,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1898年9月 光绪帝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
参预新政。
走近百日维新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第6课 戊戌变法
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百日维新 1898年
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
推行维新变法措施
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
阅读教材P30,尝试归纳变法的主要内容
阅读教材
{D7AC3CCA-C797-4891-BE02-D94E43425B78}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等)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新政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
有利于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
经济
政治
文化
教育
军事
百日维新“新”在哪里?
变
走近百日维新
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变法颁布了哪些措施?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被
囚于瀛台
戊戌政变
走近百日维新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殉难画
感知人物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如欧阳予倩所言:“一班青年知识分子,因那一回政变的刺激,从桎梏麻醉中觉醒过来,中国革命也就积极地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倘若那六君子不死,有许多人或者还会对由上而下的改革存着幻想。”
——蔡尚思 方行《谭嗣同全集》
第6课 戊戌变法
新政诏书连篇颁发……地方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比较得力。各部堂官和各省督抚都观望、延宕、抵制。
——范士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
光绪皇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变法策略
力量对比
感悟变法成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于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感悟变法成败
数据整理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
数据整理自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
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吴玉章回忆录》
《天演论》出版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 ……“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1910年7月,20岁的胡洪骍(xīng)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感悟变法成败
胡适
(1891—1962)
吴玉章(1878—1966)
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两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兴起的学会……为广开中国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感悟变法成败
第6课 戊戌变法
思想启蒙,影响广泛持久
探索
结果
背景
影响
本课小结
……
……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
技术层面
制度层面
……
中国近代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