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1 23: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恩格斯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温柔。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讨厌的缺点?奉迎。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马克思的自白
卡尔·马克思(1818—1883),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先后入 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学习,毕业后开始了一生的政治运动。他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 1844年,他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从此,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同草拟了《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其学说将永放光芒。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哲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卡尔?马克思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稿
悼词
一、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述其哀)
二、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
献(赞其功)
三、歌颂死者的品德
(颂其德)
古代著名祭文一览
《伯牙吊子期》:“思君苦兮情如痴,
琴声切切相凄其”
屈原:《九歌》
贾谊:《吊屈原赋》
诸葛亮吊周瑜:“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
辛弃疾:《祭陈同甫文》
苏 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袁 枚 《祭妹文》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 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一)品语言,体会“哀”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下午两点三刻”:①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②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停止思想”: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
“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

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停止思想”、“安静地睡觉”、“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指出马克思已经去世了。运用了讳饰的手法,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卓越的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在众多的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速读课文,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有哪些?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办报纸
参加各国工人组织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革命家。
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恩格斯最想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哪一种身份?
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三)明主旨,感受“德”
1.第8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中“这一切”又指什么?这一比喻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指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用具体形象的蛛丝来代替抽象的流言,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
2.马克思逝世,各国政府和资产者“驱逐他、竞相诽谤他、诅咒他”,而 “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评价马克思?
明确:对比。把资产者和无产者对马克思的态度作对比,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此外,他是最遭嫉恨最受污蔑的人。从“最”感受到马克思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从他受敌人嫉恨污蔑可以知道,他是深受革命战友爱戴的人。
3、“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第9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一句中“将”如何理解?  
1.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环境是资本主义社会,相对来说,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还比较遥远
2.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
马克思给后世的巨大影响
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我一旦接受马列主义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就再没有动摇过。
——毛泽东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881年12月5日)恩格斯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3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学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拓展阅读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与菲力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着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
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入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继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候终于来到了。
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的诬蔑完全烟消云散;
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了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完)
请比较这篇悼词与课文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