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母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作者对母校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触景生情”的含义。
3.设计说话、写话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在熟悉的校园中,你们度过了五年的童年时光,即将离开母校了。此时此刻,你能否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2.师:是啊,母校是你们成长的摇篮,当你第一次迈进校门,只是一个充满稚气的顽童,当你迈出校门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母校》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再次返回时,感受是如何的。
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作者在“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时的所见所闻以及想到的内容。(小组交流)
2.检查:
朗读,请同学们分节朗读课文。
交流内容(出示)
地点转换
看到的听到的
心里想到的
进
校
门
我看到翠绿色的拱门。
我似乎尝到和小伙伴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闻到了油漆的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出门时的留恋之情。
到
操
场
我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琅琅读书声。
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上一片沸腾。
我看到操场中间举行长绳比赛。
我想到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为了集体的荣誉,也曾努力过,奋斗过。
出
校
门
我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的身影。
我千种情思涌上心头。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
指名读相关内容
4.为什么看着同学们长绳比赛,作者想起了自己当年拔河的情景呢?
借助填空来回答(出示)
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心想:
于是,又重新跳起来。
学生交流
再回答问题:
小结:从被绊住的男孩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小男孩对集体的荣誉感,所以作者也想到了当年他们也为集体的荣誉努力过、奋斗过。
5.像这样,看到母校的点点滴滴,作者心中泛起无限感慨,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出示:触景生情
三、写话训练
同学们,你们在母校也生活了五年,我想也有许多能令你“触景生情”的地方,选择一个最能引起你回忆的、泛起你思绪的地方,写生一段话。
我驻足在,看到(听到)。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
学生交流
四、总结
带着情感读好最后两小节。(出示两小节)齐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