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掌握加法的笔算方法,进一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题目:28+53 15+37
(1)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2)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回答,师适时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跟它有关系但又不一样,这就是“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去与教材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谈话:前段时间,制作了一批树叶粘贴画,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它们好看吗?
师:为了让全校学生都能欣赏到这么美的树叶粘贴画,老师选出142幅放进橱窗展览,还剩86幅。(出示主题图)
提问:根据给出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出示主题问题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是怎样列式的?
师指名回答并板书:142+86= ()
3.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
(1)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算一算,再和同学交流。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
提问:①和的百位上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②你能具体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③十位上“4+8=12”,你是怎么想的?
④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引导小结。
4.谈话:要想知道算的究竟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交流: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这种方法叫做验算。下面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吧。
学生尝试验算,师板书验算过程。
问:和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5.过渡: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位数加两位数,那么,三位数加三位数你会算吗?
出示“试一试”:用竖式计算643+752=,并验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同学交流算法。
师:谁能具体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又是怎么验算的?
指名口述,师相机出示课件。
提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师引导总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闯关大比拼)
第1关:“想想做做”第1题
230 57 621
+96 +437 +848
215265017526096202518986518415203200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评议。
第2关:“想想做做”第2题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评议。
第3关:“想想做做”第3题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
请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第4关:“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并验算,最后说一说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仅巩固了新知,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反思质疑,深化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质疑?
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1 4 2 8 6
+ 8 6 + 1 4 2
291465012700left6985 0-6352 2 8 2 2 8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的板书,不仅突出重难点,还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更易掌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