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减法,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2.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减法,感受知识间的内在的联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迁移、推理等思维能力,增强数感。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退位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竖式计算:
45-36= 53-25=
全班齐做,指名板演。
集体讲评。
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算10,再减。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新知识学习铺垫。
二、谈话引入
同学们,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学得都很好,要是三位数减两位数、或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有信心学好吗?(有)老师对你们也很有信心。
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书香校园,图书室里有许多同学们喜欢看的书。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例6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学校图书室的话题,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儿童小说215本,借出93本,还剩多少本?)
追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用减法,算式是:215-93)
为什么?(原有的减去借出的等于还剩的)同意他的想法吗?(同意)老师也同意他的想法。
2.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先算一算,再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做。
生: 2 1 5
- 9 3
—————
1 2 2
3.集体评价。
4.讨论、交流: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十位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算10再减。)
5.探讨215—93的验算方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做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先尝试,再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2)汇报验算方法。
生1:可以用加法验算,因为借出的本数加上还剩的本数等于原有的本数。
生2: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所以可以用加法验算。
生3: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所以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3)小结: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减法的验算”。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验算有所不同。(减法验算的结果不是算式中的得数,而是原式中的被减数或减数)
6.小结:同学们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因为“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才知道”。这样才能保证在做题时正确率高。
7.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试一试”
(2)全班齐做,指名板演。做好后组内互相交流。
(3)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8.总结
小组内讨论: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讨论总结得出: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算10再减。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算一算,我能行(“想想做做”第1题 )
2 3 9 7 4 5 9 2 6
— 5 4 —4 3 8 —8 4 6
———— ———— ————
2.课件出示: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看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3.课件出示:找错因,填序号
①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②十位不够减的没有从前一位退“1”.
③退位后仍然按原数进行计算。
④两数相加后没有向前一位进一。
4.课件出示:解决问题(“想想做做”第4题)
(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讲评。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
生3:在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算10再减。
生4:我学会了用加法验算减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了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在计算时就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算10再减,计算后要及时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在写得数时,要把计算的结果写在横式的等于号的右面,不要把验算的结果当得数写。
六、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215-93=122(本)
验算:
643 – 580 = 63 764 – 429 = 335
验算: 验算: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面学习三位数减两、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启发、谈话、知识迁移、小组合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验算的重要性。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了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