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上册音乐 5《打花巴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上册音乐 5《打花巴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6-02 21: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打花巴掌
一、教材分析: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五声商调式,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有着浓郁的河北民歌特色的音调。同时,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的名字,念着合辙押韵的顺口溜,新版的打花巴掌是由鼓励学生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歌词组成,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了学生喜欢的一种童谣歌曲。
二、学情分析:
《打花巴掌》是本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拍手游戏歌。学生年龄小,对于这种类型的歌曲很有兴趣,因此,歌曲学唱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两人一组的拍手歌激发他们的兴趣。歌曲中出现了两种节奏型“xxxx”;“x .x是学生学习歌曲的难点,但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幸福的歌》中有一首《彝家娃娃真幸福》涉及到了十六分音符,第四单元《咯咯哒》,歌曲《母鸡叫咯咯》中涉及到了附点音符,因此,会大大降低这两种节奏型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打花巴掌》。
2.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准确的按XXXX?X?和X.?X??XX节奏边唱边做拍手游戏
3.演唱、表演,感受北京童谣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打花巴掌》并作拍手游戏。
XXXX?X?和X.?X??XX的掌握。
五、资源开发:
通过精美的课件,打击乐器及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受老北京童谣的基础上喜欢唱出新版的《打花巴掌》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环节
感受歌曲
学唱歌曲
歌曲表演
拓展训练
感悟主题
课堂回归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导入
4.出示这条节奏谱
2/4 xxxx x|xx x
|x x xx|xx x|
5.歌词导入
出示课题《打花巴掌》并聆听歌曲。
1.完整聆听范唱。
师:“听一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情绪?找出熟悉的节奏型。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是由独白和旋律两部分组成,同时,了解几种花的名字。
3.再次聆听,巩固所学。
1.用高位置读歌曲旋律部分的歌词。
2.模唱歌曲旋律部分歌词。
3.聆听教师随伴奏演唱旋律部分,读白处学生进行拍手。
4.师生合作随伴奏演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两两组合,随音乐边拍手边唱歌词。
2.请两组同学到前面来进行演唱表演,其他同学两两组合进行拍手儿歌
感受北京童谣《打花巴掌》。
完整聆听老版《打花巴掌》并留拓展作业,创编5月到10月的歌谣
教师小结 师问,生答
模击节奏
学生看着节奏谱读节奏
加入歌词,进行拍手游戏
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
学生模唱、随伴奏演唱歌曲的旋律部分
引导学生唱完最后一个字两拍后再拍手。
要求边唱边拍手或变换形式如捻指、拍腿、拍肩等。
聆听老北京童谣《打花巴掌》 进入音乐的氛围
提出难点,突破难点
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突破本课难点
在反复聆听的同时由浅入深的了解作品且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
循序渐进掌握歌曲并在游戏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通过聆听老版的北京儿歌《打花巴掌》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地方歌曲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的兴趣 5
8
15
5
5
2
课堂作业 与家人分享学到的歌曲
板书设计
2/4 x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打花巴掌 的 一 月 一 我 们 从 小 爱 学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