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2、学会简单的加法估算,并能利用估算结果初步验正计算结果,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提高估算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掌握算法 掌握估算验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竖式计算438+225= 434+225= 434+825=(要验算) 交流时说说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验算方法是什么?
二、新授:
用交换加数再加一遍的方法可以验算做得对不对,有些同学嫌麻烦,我可以教大家一种简单一些验算方法。
1、出示例5,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98+405= 列出算式后,能不能先估计一下两个延缓大约一共捐了几百本?想想怎样估算?交流时说说估算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并适当总结估算方法。明确估算加法时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来估算,
2、估算的结果只是近似数,不是准确答案,所以要想知道准确得数还要用竖式来计算:让学生先尝试竖式计算,有选择的组织反馈讲评。通过板演展示算法,重点讨论“和的百位上为什么是7?”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并找出错误集中分析。
3、验算: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会利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的过程,感受估算的价值。指出估算只能是大概的判断,真正的验算还是要用之前的方法。让学生验算一下。
4、试一试: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再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说明估算只能判断最高位情况,其他位上还得要验算来判定
5、小结:今天的学习和昨天有什么不同?连续进位时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说清楚每题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分别是怎样处理的?
1、
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再逐一分析错误原因,强调进位时要把进上的1加进去,为防止忘记可以先把有进位的1加起来。
1、
独立完成,针对错误讲评
1、
独立完成,说说解题时怎样想的。
1、
先让学生读题、说说怎么解决问题,完成估算后说说为什么估算结果是400,就能说明这个剧场能同时容纳一、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到:估算时是把一、二年级的学生看作比实际大的整百数,所以实际人数应该比400少。
四、总结:
你觉得今天的学习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三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有关进位的算理。
教学设想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书本上的基础上编故事,弄清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然后根据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的内容,三位数的加法,大家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好新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仔细观察P68页,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活动一:一共制作了多少幅?
(1)指生列式。
(2)先估一估,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A、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B、用竖式计算(让生边说边板演,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弄清十位满10,向百位进一的道理)
(5)你喜欢哪种方法?
4、看P70页的图片,回答问题。
(1)鼓励学生尝试笔算。
(2)学生交流各自算法。
(3)全班交流。
(4)小练习:二年级和一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5、活动三。
今天我们研究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与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有什么不同?(这节课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有一次进位。)
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应该注意什么?
(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6、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竖式计算。
535+89
238+907
90+910
647+353
三、课后反思
1.
本课涉及到进位、退位,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应多注意,教师也应多强调。强调学生说的计算过程,学生说的较熟练。
2.
学以致用,学会计算方法之后,还要把它转化到实际的应用问题之中,用数学计算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3.
在计算中不仅仅是要得到最后正确的答案,还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就解决这个问题,再比较不同方法的利弊,找出最优计算方法,熟能生巧同学们才能算的又快又准。